出古北口至狼窩泛卻回射堂漫賦
山館無人慰寂寥,
尋春不見思迢迢。
花如隔霧開林囿,
柳巳含煙映野橋。
輦路沙平初過雨,
塞河水淺亦生潮。
流連光景酬霜鬢,
款段經行廿里遙。
山館無人慰寂寥,
尋春不見思迢迢。
花如隔霧開林囿,
柳巳含煙映野橋。
輦路沙平初過雨,
塞河水淺亦生潮。
流連光景酬霜鬢,
款段經行廿里遙。
山間館舍空無一人,更添孤寂無聊;尋春未遇,思緒綿長悠遠難消。花朵如隔薄霧,在山林園囿中綻放;柳枝已含輕煙,映照在野橋邊飄搖。帝王車駕的路徑,沙粒平展剛過細雨;邊塞河水雖淺,也泛起層層春潮。我留連這春日光景,來酬答兩鬢霜色;乘慢馬緩行,已走過二十里之遙。
山館:山間館舍,指旅途中的休憩處。
寂寥:孤寂,無人陪伴的清冷感。
迢迢:形容思緒綿長悠遠。
林囿(yòu):山林園囿,泛指有林的地方。
輦(niǎn)路:帝王車駕經過的道路。
款段:本指馬行遲緩,此處代指緩慢行進的步伐或坐騎。
廿里:二十里,形容行程較遠。
此詩應為詩人出古北口(今北京密云區長城關口)游覽,行至狼窩泛(地名)后折返射堂途中所作。古北口為邊塞要地,詩人途中見春景未盛,觸景生情,即興賦寫沿途所見所感。
全詩以‘尋春’為線索,描繪出古北口春日山行的見聞,通過清冷與生機交織的景物描寫,抒發孤寂悵惘與珍惜春光的復雜心境。語言清新質樸,情景交融,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細膩體悟。
帝子承恩戀九重,應門下詔趣分封。珠旒列拜宸居肅,玉佩隨行禮數同。祖訓丹書皇有極,天人寶歷世無窮。君親在望頻回首,旌旆翩翻鳥隼風。
苦行僧何在,一敲一聽生。非關來遠近,得處即分明。豈但人心覺,直令天地清。坐觀人境際,雪月夜階盈。
但見蕭蕭柳,應憐蓼蓼莪。鮮民巳潦倒,之子莫蹉跎。一路青山少,千秋白眼多。王孫寄語者,氣色比如何。
地入南高峰益峻,削成無數青芙蓉。盈盈一水銀河繞,杳杳諸天金界通。采藥真人不可問,持花圣女應難逢。廣輪法相俱塵土,凈境攀躋聊扣鐘。
金飆颯颯夕陽斜,寂寂吟懷感歲華。鴻雁三山聞旅夜,蒹葭一水望仙槎。霜含故殿臨秋草,月照連營隱暮笳。疇昔豪雄俱夢里,有誰能問后庭花。
出郭未百里,萬山如劍門。險途高屈曲,怪石黑嶙峋。跡隱飛仙竇,誰為叱馭尊。停騶山下館,煙雨近黃昏。
理世方招納,君何獨避名。遨游遍山水,談笑卻簪纓。身與閒云侶,心將世事輕。吳山舊棲托,應是為莼羹。
庭院深深愁幾許,落花妒殺東風。天涯人遠思無窮。綠窗夢覺,扶起玉釵松。漫憶當年行樂處,而今酒懶詩慵。卷簾悄步曲廊東,惱人燕子,雙舞夕陽中。
廊廟平戎策,詩書諭善箴。十年才一召,未昃忽先陰。史局收遺稿,宮寮出賜金。門生私慟處,即是萬人心。
日月兩角蝸,天地一粒粟。老盆可徑醉,豈擇瓦與玉。大笑區中人,朱門丐粱肉。清曉登少室,日夕眺王屋。紫煙晞吾發,碧霞貯我腹。溪中有白云,萬事付濯足。物物愜幽情,不獨蘭與菊。
薊北驚寒食,淹留幾自嗟。春風來燕子,落日在桃花。丘隴行邊淚,江湖夢里家。不知疏懶客,何物是生涯。
姜酒香難已,方收滿月筵。家人將錦剪,鄰女把珠穿。囪髻寒難戴,搖籃煖尚懸。無端來誑我,孩笑在堂前。
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高情應與水云寬,江北江南望渺漫。逐馬銀杯端可賞,屯邊鐵甲得無寒。已知與國同休戚,且慶豐年表治安。殺氣已消春意動,曈曈日色上云端。朝來園柳變融和,深院啼鴉少客過。清坐漸看銀色遍,佳眠更覺溜聲多。謾誇明月舟中興,爭似銷金帳底歌。夜入蔡州擒叛將,擬將椽筆頌元和。
早被功名絆,閒居約暮年。那知中道棄,孤負一生緣。往事恰如夢,此心空自憐。連床消息絕,風雨暗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