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書懷二首 其一
除夕天涯客
深宵獨掩扉
椒盤隨俗態
燈蕊報春暉
雪色千林暝
塞門一雁飛
鄉心悉欲折
何處是庭闈
除夕天涯客
深宵獨掩扉
椒盤隨俗態
燈蕊報春暉
雪色千林暝
塞門一雁飛
鄉心悉欲折
何處是庭闈
除夕時分我仍是漂泊天涯的游子,深夜里獨自掩上房門。按照習俗擺上椒盤,燈芯燃亮似在報知春的溫暖。雪色籠罩千萬樹林一片昏暗,邊塞門邊一只孤雁飛過。思鄉之心幾乎要被揉碎,哪里才是我日思夜想的家園?
椒盤:古代除夕習俗,以盤盛花椒置于案頭,取迎新祈福之意;或指用椒柏酒祭祀的器具。
燈蕊:燈芯,此處指燈芯燃燒時的光亮;報春暉:喻指燈亮帶來春的暖意。
暝(míng):昏暗。
塞門:邊塞的城門,代指詩人客居的偏遠之地。
庭闈(wéi):原指父母居住的內室,此處代指家鄉。
此詩或作于詩人客居邊塞的某個除夕。時逢歲末,游子身處異鄉,面對節日的習俗與清冷的冬夜,觸景生情,寫下對家鄉的深切思念。
全詩緊扣‘除夕’與‘客居’的雙重背景,通過習俗細節與邊塞冬景的描繪,層層渲染孤獨氛圍,最終以‘鄉心悉欲折’的直白抒情,展現了游子歲末思歸的普遍情感,語言平實而感染力強。
昔游第一峰,遍數東南嶺。傳聞吳闔閭,曾照山上井。誰期此一杯,玉雁閟孤耿。夫差小兒態,踴躍類蛙黽。眼看雙龍劍,跡寄山石礦。再鼓氣已衰,功虧前王猛。成名乞敵豎,車轍斷遐騁。青青土中血,似托仙題哽。中原泣諸姬,大業棄俄頃。青熒溪泉動,蔽翳山木冷。往事何足談,飄花日初永。湛盧有馀輝,中夜凌倒景。好奇誰往候,微月照人影。正恐化蜿蜒,飛揚詎容請。
綠楊紅杏鬧墻頭,畫出眉山卻帶秋。一行珠簾休捲上,怕春知道有人愁。
平生愛竹。到處縈心曲。一日相違人便俗。栽滿水邊茅屋。誰知歲晚空山。佳人能慰荒寒。莫論和羹結實,且看高節停鸞。
我家仙令來何處,又見雙鳧日下歸。明發謝庭看玉樹,可憐片月憶光輝。
西臺妙跡繼楊風,無限龍蛇洛寺中。一紙清詩吊興廢,塵埃零落梵王宮。
一角玄黃漸射金,半丸離海欲登臨。暗中已有人相待,二十年來夜起心。
潭北湘南無影樹,一花吹度海門潮。天香滿室定初起,云氣上衣身欲飄。寶月夜寒龍在缽,銀河秋近鵲成橋。豈無一個邛州竹,與爾松根共寂寥。
漢室猶馀北海城,左生何懼便怔營。至令魯國奇男子,反得當年殺士名。
鶴怨空山久勒文,買船又訪武夷君。一聲鐵笛不知處,但覺滿身生白云。
桂樹叢生石嵓側,萬仞寒云掛蒼壁。窮陰大澤龍蛇走,綠蘿蒙蘢楚天黑。行吟澤畔者誰子,日暮欲歸歸不得。黃陵美人把瑤瑟,杜宇啼煙鷓鴣泣。
選驥星精切紫垣,春臺仙李露華溫。直羅江左為沙苑,會見山陰有狄門。
卯飲終日醉,萬事付悠悠。醺然據榻瞑,檐雨方颼颼。吾事幸無急,不醉欲何求。顧謂婦與子,酒盡為我謀。
枕湖列層岑,蔥郁聚云族。出郭才三里,方舟漸通麓。曾邀昔賢賞,名勝皆可錄。雙峰夾亭榭,崇阜富杉竹。我家世結鄰,數椽依古木。懷欽索遺址,半與松根伏。碑缺篆無存,揣文須穆卜。坡仙豈遂往,或寓幽人屋。據梧緬高風,秋陰吹肅肅。
天公有意相歸程,曉起千峰照眼明。一白自能遮百丑,只疑風味太清生。
千里相思兩寂寥,東陽應減舊時腰。書中喜有歸來字,攜傍紅窗把筆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