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 題畫 詠足
香趺印淺。不涴春泥紅一寸。羅襪鉤鉤。點拍輕勻小鳳頭。
歸來露滑。醉把雙纏微笑脫。撥醒檀郎。眼底端相白似霜。
香趺印淺。不涴春泥紅一寸。羅襪鉤鉤。點拍輕勻小鳳頭。
歸來露滑。醉把雙纏微笑脫。撥醒檀郎。眼底端相白似霜。
女子的香足在地上印下淺淺的痕跡,那紅色的鞋印僅一寸大小,并未弄臟春天的泥土。羅襪微微彎曲,輕緩地踩著節拍,足尖宛如小鳳頭般勻稱。歸來時露水沾濕路面,她帶著醉意微笑著脫下雙足的纏裹。輕輕喚醒情郎,兩人眼波流轉,仔細端詳那白如霜雪的雙足。
香趺(fū):代指女子的足,含香艷之意。趺,足背。
涴(wò):污染、弄臟。
小鳳頭:形容女子纏足后足尖上翹,形似小鳳頭,是古代對小腳的審美描述。
雙纏:指纏足的布或纏足本身,古代女子以纏足為美。
檀郎:對情郎的昵稱,典出潘岳(小字檀奴),后泛指美男子。
端相:仔細端詳。
此詞為題畫之作,主題為‘詠足’,反映了古代社會對女性小腳的審美風尚。古代自宋代起纏足漸成習俗,至明清尤盛,詩詞中多有詠嘆。詞中‘雙纏’‘小鳳頭’等描寫,正是這一背景的體現,或為文人觀仕女圖后即興所作,以詞筆補畫境之趣。
全詞以‘詠足’為核心,通過印痕、著襪、脫襪、端詳等生活片段,細膩刻畫女子足部形態及男女互動,既展現古代小腳審美,又以生動細節傳遞世俗溫情,語言通俗而不失雅趣,是題畫詞中聚焦特定審美對象的典型之作。
山下望山上,夕陽看又曛。
無人醫白發,少地著新墳。
歲代殊相遠,賢愚旋不分。
東歸聊一吊,亂木倚寒云。
勝異恣游應未遍,路岐猶去幾時還。
浪花湖闊虹蜺斷,
眼前便是神仙事,何必須言洞府間。
無云世界秋三五,
共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
不曾私照一人家。
竹林啼鳥不知休,羅列飛橋水亂流。
觸散柳絲回玉勒,
若值主人嫌晝短,應陪秉燭夜深游。
一朵又一朵,
并開寒食時。
誰家不禁火,
總在此花枝。
可憐時節足風情,
杏子粥香如冷餳。
無奈春風輸舊火,
遍教人喚作山櫻。
三籬蓋馳道,
風烈一無取。
時見牧牛童,
嗔牛吃禾黍。
若到江州二林寺,
遍游應未出云霞。
廬山瀑布三千仞,
畫破青霄始落斜。
西城疾病日,此地少尋君。
古跡春猶在,遙泉夜盡聞。
片時三處雨,九疊幾重云。
到者皆忘寐,神精與俗分。
李白雖然成異物,逸名猶與萬方傳。
昔朝曾侍玄宗側,投金渚畔春楊柳,自此何人系酒船。
任官征戰后,度日寄閑身。
封卷還高客,飛書問野人。
廢田教種谷,生路遣尋薪。
若起柴桑興,無先漉酒巾。
七千七百七十丈,
丈丈藤蘿勢入天。
未必展來空似翅,
直是畫工須閣筆,
況無名畫可流傳。
池上分行種,公庭覺少塵。
根離潮水岸,韻爽判曹人。
正午回魚影,方昏息鷺身。
無時不動詠,滄島思方頻。
憶歸休上越王臺,歸思臨高不易裁。
為客正當無雁處,
心似百花開未得,年年爭發被春催。
一檣千里外,隱者興宜孤。
落日長邊海,秋風滿故都。
掩關苔色老,盤徑葉聲枯。
匡岳來時過,遲回絕頂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