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都門口占
蓬山回首杳無痕,
重對長安酒一樽。
兵火馀生隨處好,
云霄故友幾人存。
舊巢歷歷猶能記,
破甑區區未足論。
海鳥避風聊一至,
漫勞屬目魯東門。
蓬山回首杳無痕,
重對長安酒一樽。
兵火馀生隨處好,
云霄故友幾人存。
舊巢歷歷猶能記,
破甑區區未足論。
海鳥避風聊一至,
漫勞屬目魯東門。
回頭望蓬萊山已杳無痕跡,再次面對長安舉杯獨飲。經歷戰亂幸存于此已覺安好,云端故友不知還有幾人尚存。舊日巢穴依然清晰可記,破碎瓦罐的小事不足掛齒。海鳥為避風浪暫且至此,不必勞神關注魯東城門。
蓬山:蓬萊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此處借指過去的遙遠經歷或美好回憶。
杳:深遠,無影無蹤。
兵火馀生:經歷戰亂后僥幸存活的生命。
云霄故友:身居高位或曾經交好的舊友。
舊巢:比喻過去的居所或生活痕跡。
破甑(zèng):破碎的瓦罐,典出《后漢書·郭泰傳》,比喻過去的挫折或損失,不足掛懷。
海鳥避風:典出《莊子·至樂》中魯侯養海鳥的故事,此處喻指因避亂暫時停留都門。
魯東門:魯國的東城門,借指詩人此時所在的都門。
此詩可能作于戰亂之后,詩人重返都城時。當時社會歷經兵火,故友多有離散,詩人在入都門之際觸景生情,即興寫下此詩,抒發戰亂余生的復雜心境。
全詩以入都門的視角,通過回憶與現實的交織,展現了戰亂后詩人對故友、往事的感慨,既有對生命幸存的珍視,也有對挫折的釋然,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豁達的人生態度。
扁舟斗轉急如飛,對此令人憶退之。不但郴江有佳句,叉魚禱雨盡留詩。
才到松陵即是家,參天檜柏古槎牙。杖藜終日頻來往,不羨堤邊路筑沙。
不須更草北山文,歸去開關掃白云。興未盡時仍重訪,我非辟世可同群。
昨夜雨沙今大風,美人高閣怨飛蓬。柳條萬結渾欲斷,梨花一株容易空。豈是宋都過退鹢,亦愁鄉信阻歸鴻。江南茅屋吾所愛,莫教吹捲瀼西東。
鳥聲啼破凝云翠。倒影青山碎。塘邊柳臥突枯根。柳下小兒打轉采菱盆。客來道是驚初見。欲覓無名縣。未言先笑指牛鞭。常有一雙白鷺水邊田。
瘦玉含香黛色新,閒庭晝永悄無人。芭蕉展盡丁香結,又是長門一度春。
令子內庭書制誥,佳孫復作序班郎。一門三代沾恩澤,更著錦衣歸故鄉。
帝圖開九有,皇風浮四溟。永明一為樂,咸池無復靈。
寂寥臺榭使君家,日涉中園到日斜。林下歸心紛似葉,菊前衰鬢晚于花。支離粟飽寧無愧,漫漶書成未足誇。猶有一杯相伴在,判從鶗鴂耗年華。午陰初轉歇馀喧,暫到高齋一憑軒。蒲芡因依殘漲沼,棗梨狼藉晚秋園。輕涼著衽如堪掇,靜境留人自不煩。須信吏中逢隱趣,隨宜鮭菜伴芳樽。
雨葉不自持,風花故入衣。飛花已無定,忍著惡風吹。
虛日從金利,蕉身買到村。女紅多作布,男事半為園。野鹿當春滿,潮雞未曙喧。場師吾欲學,橘柚映衡門。
苦厭繁機少適懷,相將游戲繞池臺。溪云雜雨來茅屋,墮蕊飄香入酒杯。老去詩篇渾漫興,眼前人事祗堪哀。全真養素安吾分,海柳江花次第開。
露濃霞淡,說是嚴冬尚早。迷離一望丹楓,無復青青芳草。伴我秋容寂寂,野服疏疏,漫道風光好。孤帆悄,回首鳳城春老。人生如寄,怎得常年少,金尊倒。劍光銹澀,雄心濩落,望中殘照,時被浮云繞。
西湖秋盡葉如燒,畫舫清歌出六橋。莫上孤山頻吊古,朝云墳上草蕭蕭。
胸懷平日窗八達,伎倆只今龜六藏。唯有閒情如老菊,寒花自信晚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