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三日種竹偶成二首
開拓無多地,栽培只數竿。云分千畝潤,風送一窗寒。坐上清陰罩,墻邊野色團。課奴勤灌溉,日日報平安。
園夫扶出徑,元是醉為媒。密葉疏疏理,纖根細細栽。捲簾斜日避,倚杖好風來。佳客如相顧,還能伴酒杯。
開拓無多地,栽培只數竿。云分千畝潤,風送一窗寒。坐上清陰罩,墻邊野色團。課奴勤灌溉,日日報平安。
園夫扶出徑,元是醉為媒。密葉疏疏理,纖根細細栽。捲簾斜日避,倚杖好風來。佳客如相顧,還能伴酒杯。
可開拓的土地并不多,只栽培了幾竿竹子。竹子仿佛帶來了千畝云的潤澤,風送來滿窗的清涼。坐在竹下有清涼的陰影籠罩,墻邊匯聚著野外的景色。督促仆人勤快灌溉,每天都盼著竹子平安生長。園丁把竹子扶出小徑,原來是醉酒促成了種竹之事。把茂密的葉子疏理一番,細細地栽種好纖細的竹根。卷起簾子斜陽避開,倚著拐杖好風襲來。要是有好友前來探訪,還能伴著竹子一起舉杯飲酒。
開拓:開辟、擴展土地。
竿:竹子的量詞。
云分千畝潤:形容竹子像大片竹林一樣帶來潤澤。
課奴:督促仆人。
園夫:園丁。
元:同‘原’。
具體創作時間為五月十三日,可能是詩人在閑暇時于自己的小園子里種竹,在種竹過程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處于一種閑適的生活狀態,有時間和心情去侍弄花草竹子。
這兩首詩主旨圍繞種竹展開,展現了詩人的閑適生活情趣。詩的特點是自然清新,以種竹的日常小事入詩。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細節的捕捉和對自然的熱愛。
某恭審某官瑞紀門弧,輝增從從。適逢八帙,共慶千秋。掛神虎之冠,未酬雅志;葉非熊之卜,會有好音。某受知最深,贊喜尤劇。康寧富壽,公其五福之具全;倬耆期頤,我則一忱而有禱。謾寄西江月調,以壽似山仙人。償蒙薰慈,特賜采矚,某下情寵耀之至。 雅意浯亭寬碧,何心禁路寬華。芝蘭玉樹侍臣家。一段洛濱圖畫。 慶事兩年親見,今年福壽堪夸。更從頭上人添些。卻是八千歲也。
暮雨青溪上,寒江橫數峰。 孤舟溯煙水,幾處落芙蓉。 但覺滄浪遠,都忘綠酒濃。 漁郎休問姓,同是海鷗蹤。
物外神仙窟,巾車為小停。 一泓寒玉境,四面翠微屏。 清境詩無盡,紅塵眼頓醒。 我來謀此住,把酒問山靈。
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應已離塵緣。 松關暮鎖無人跡,惟放鐘聲入畫船。
寒日臨清晝,遼天一望時。未消埋徑雪,先暖讀書帷。 屬思光難駐,舒情影若遺。晉臣曾比德,謝客昔言詩。 散彩寧偏煦,流陰信不追。馀輝如可就,回燭幸無私。
說盟說誓。說情說意。動便春愁滿紙。多應念得脫空經,是那個、先生教底。 不茶不飯,不言不語,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閑,又那得、工夫咒你。
蜀道青天煙靄翳。帝里繁華、迢遞何時至。回望錦川揮粉淚。鳳釵斜亸烏云膩。 鈿帶雙垂金縷細。玉佩玎珰,露滴寒如水。從此鸞妝添遠意。畫眉學得遠山翠。
圣主崇文化,鏘鏘得盛才。相因歸夢立,殿以集賢開。 象系微言闡,詩書至道該。堯尊承帝澤,禹膳自天來。 禮洽歡逾長,風恬暑更回。國朝將舜頌,同是一康哉。
情到深于此。竟甘心、為他腸斷,為他身死。夢醒紅樓人不見,簾影搖風驚起。漫贏得、新愁如水。為有前生因果在,伴今生、滴盡相思淚。憑喚取,顰兒字。 瀟湘館外春馀幾。襯苔痕、殘英一片,斷紅零紫。飄泊東風憐薄命,多少惜花心事。攜鴨觜、為花深瘞。歸去瑤臺塵境杳,又爭知、此恨能消未。怕依舊,鎖蛾翠。
曼臉勻紅,修蛾暈碧,內家妝束輕盈。長板橋頭,最憐歌管逢迎。無端鼙鼓驚鴛夢,悵倉皇云鬢飄零。黯消凝。舊院春風,芳草還生。 桃花扇子攜羅袖,問天涯何處,寄與多情。廿四樓空,白門明月凄清。江山半壁成何事,但蒼茫一片蕪城。莫傷心。金粉南朝,猶剩娉婷。
坐聽風雷起空谷,俄看四面野云生。 道人不作英雄氣,可笑當年失箸驚。
黃金勻揉萬英開,步繞清芬過砌臺。 一笑欣然超鼻觀,知公曾到月中來。
內熟先從一念收,浩然勿藥更何求。 西山故自朝來爽,政不驚人語不休。
林宗烏幘任欹傾,緩帶荷風拂面清。 城市輪蹄鬧如織,飄然從此便登瀛。
絕景頻因警句夸,莫傳俚耳便紛拿。 須知味道耽巖穴,志意難將富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