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竹枝詞
一劍霜寒二十秋,
大王風急送歸舟。
雄心尚有潭邊樹,
夜夜龍光射斗牛。
一劍霜寒二十秋,
大王風急送歸舟。
雄心尚有潭邊樹,
夜夜龍光射斗牛。
一把劍帶著寒光已伴隨我二十年,大王風迅猛地推動著送我歸去的船。我心中的雄心還像潭邊的樹一樣,每夜都有劍氣光芒直射天上的斗宿和牛宿。
一劍霜寒二十秋:指佩劍歷經二十年時光。霜寒,形容劍的寒光。
大王風:典出宋玉《風賦》,這里指大風。
潭邊樹:可能象征著詩人心中堅定的信念,如同扎根潭邊的樹。
龍光射斗牛:傳說晉代張華見斗、牛二星之間有紫氣,后使人于豐城獄中掘地得二劍,名龍泉、太阿。這里比喻人的雄心壯志和才華光芒。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漂泊或奮斗,在乘船歸途中有感而發。或許當時社會環境復雜,詩人雖歷經挫折,但內心仍懷揣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的壯志豪情,突出特點是意象鮮明、情感激昂。它展現了詩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在文學上體現了豪邁派詩詞的風格,有一定的感染力。
踏青聞幸芙蓉苑,紅日未高金吹鳴。從此宸游多樂事,向來幾務太留情。風傳羯鼓南薰殿,云擁鸞旗北斗城。千載太平知有象,詞人先已頌河清。
暮雨復朝煙,送君江水邊。故人如問訊,道我憶臨川。
江北上歸舟,再見江南岸。江北江南幾度秋,夢里朱顏換。人是嶺頭云,聚散天誰管。君似孤云何處歸,我似離群雁。
老去寡交游,孤吟倚石樓。風生云漸散,虹見雨初收。蒼莽天將暮,凄清氣似秋。玄猿慰岑寂,長嘯碧峰頭。
聞道秋成好,家家足釜鐘。玉山禾已刈,石臼粟還舂。問俗寧同樂,行廚得屢供。使君樓百尺,未許對元龍。豐年觀五馬,樂飲耐千鐘。稻割黃云盡,粱添白露舂。藜羹不但糝,玉饌有馀供。堪笑他方旱,紛紛拜土龍。
今日樂上樂,相從步云衢。天公出美酒,河伯出鯉魚。青龍前鋪席,白虎持榼壺。南斗工鼓瑟,北斗吹笙竽。姮娥垂明珰,織女奉瑛琚。蒼霞揚東謳,清風流西歈。垂露成帷幄,奔星扶輪輿。
青史鴻名泰岳高,品題不但稱詩豪。平津道遠三書罷,古賦詞華二鳥遭。自有神明扶信義,不煩瀧吏訴波濤。隴西門下誠何意,滴酒叢祠感鬢毛。
水月靈因一樣光,暴心還愿待秋陽。那知皓皓江潭畔,十丈紅塵染客裳。
膏鳳輦兮秣龍馬,霓旌羽蓋紛布野。赭鞭鞭山山為赭,金戈指天天亦扯。九垓八埏恣上下,云飛飛兮神去也。
十世為僧遍住山,個中賓主未容刪。折蘆碧海人猶去,負笈黃梅夜自還。隔嶺暮猿無靜淚,近江秋草有愁顏。他年若遂攜瓢志,依舊題詩過此間。
夜半歸來似夢游,彌天大霧罩渝州。長街冷雨伶仃客,深巷崇階寂寞樓。朔氣茫茫沈萬籟,孤燈黯黯涌千愁。更無人影堪言語,自掩玻窗自擁裘。
問沈冥今古,寥落江山,誰來澆酒。萬綠搖天,漸暗移晴晝。故國山圍,荒城草接,待行人回首。槐火泉聲,杏花簾影,聽鸝時候。喪亂重逢,舊游如夢,玉樹歌余,彩云飛后。一例支離,看肘生垂柳。妙語風煙,閑身丘壑,拚樽前相守。世事歡愉,人生聚合,幾回還又。
長官辭縣賦歸來,獨愛幽花手自栽。何日一樽同笑傲,東籬飽看帶霜開。
倚檻依稀短棹橫,世間隨處得方瀛。伊人洄溯終何極,學海波瀾只自清。一曲水仙琴里奏,片帆春雨夢中行。五湖東望家山近,范蠡扁舟異日輕。
四山俱荒茅,松竹不露穎。清絕一株梅,依依秀孤嶺。輕風引馀馨,淡月露寒影。東君蚤催實,待此薦金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