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草 其一
未能獨立感蕭條,左右扶持賴梓喬。
惠露有天身漸長,托根無地恨難消。
蔦蘿猶幸依松茂,葛藟終慚附木凋。
千古英雄多落拓,幾同蓬梗與萍飄。
未能獨立感蕭條,左右扶持賴梓喬。
惠露有天身漸長,托根無地恨難消。
蔦蘿猶幸依松茂,葛藟終慚附木凋。
千古英雄多落拓,幾同蓬梗與萍飄。
還不能獨立于世,只感一片蕭條,全靠身邊的梓樹和喬木扶持。上天降下惠露,自身漸漸成長,可沒有扎根之地,遺憾難以消除。還好像蔦蘿能依靠松樹生長得茂盛,可又像葛藟依附樹木最后凋零而慚愧。自古以來,多少英雄都窮困失意,如同蓬草和浮萍四處漂泊。
梓喬:梓樹和喬木,代指能給予幫助的人。
惠露:指上天的恩澤。
蔦蘿:一種攀緣植物。
葛藟:一種藤本植物。
落拓:窮困失意。
蓬梗:蓬草的莖干,比喻漂泊不定。
萍飄:像浮萍一樣漂浮,比喻行蹤不定。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定。推測詩人處于困境,無法獨立發展,依靠他人扶持,由此感慨英雄多有落魄之時。
這首曲主旨是抒發個人困境中的感慨,以物喻人手法突出,生動展現詩人心境,反映出英雄落魄的普遍現象,有一定共鳴。
讀詩讀七月,治書治無逸。
王業與農功,事異理則一。
此外復何為,齊民有遺術。
一飽不啻足,切勿為利訹。
大屋起道傍,百鬼闞其室。
曷不觀陸翁,食菜開九秩。
吁嗟嘑!淮陰未遇兮漂母哀,螺山落魄兮武彝開。漂母一飯兮情生俄頃,武彝三歲兮凝結成衃。自是有心知順逆,非因瀕死起寒灰。三月十五雞啼晨,轅門甲士往來頻。氣色非常人共駭,城頭雷炮崩蒼云。蒼云未散撾鼉鼓,天吳欲沸刑天舞。直憑談笑折狂鋒,刀戟如林何足睹。
刀比霜兮戟作林,兩廊殺氣遏飛禽。君恩臣節當今日,后土皇天鑒此心。此心久許主人死,誰解全軀保妻子。可憐相向大中丞,俯首無言但爾爾。一身九鎖聲郎當,鬼火空房淡日黃。
百計勸餐羅糞土,踢翻幾案蝶飛揚。吁嗟嘑!我凜如霜兮人呼鐵面,我衷如火兮人難自見。世受國恩兮父子兄弟,敢忘報稱兮骨劘血濺。既墮鬼隅兮言返吾真,咫尺首陽兮幸與為鄰。
常山舌利兮鯨鯢膽碎,吐氣如虹兮斷齒截齦。左右難堪兮怒色加,環睛按劍語聲嘩。十日肉枯神愈健,咆哮怒者亦興嗟。武彝武彝古人風,慨吟包胥賦孤忠。秦庭七日能完楚,君更余三將無同。
君何不忍須臾死,未必天心遽如此。懷光希烈真奇兇,終須斬馘獻天子。君不見公孫杵臼告程嬰,成事稱難死事輕。無論鴻毛與泰岱,漢節終歸蘇子卿。
我聞此語轉增苦,我何人斯比蘇武。暫吸滴水效吞氈,可能鍊石將天補。垢面蓬頭欷復歔,滿前異類總狂且。生何為兮死有恨,朔望踉蹌拜帝書。
多君慷慨心如揭,吾亦披肝飲君血。炎荒毒日渴喉焚,涼我燕山片片雪。冬月悲風透骨寒,殷殷雅意纊還熱。一曲長歌筆未終,啾啾四壁蟲聲咽。
嗚呼,誰為沈陽之裔兮,子暨諸孫。睹此片紙只字兮,須知為死血將盡之流痕。當思何以處此兮,慰我生前未了之幽恨。
吁嗟嘑!滿目冉冉兮,八千里外之游魂。若使悠悠復泛泛,辜負親恩與國恩。
代北生英杰,
臨戎發策新。
兩淮平僣亂,
二紀并洪鈞。
定難詩書將,
推忠社稷臣。
臨分雙下淚,
每憶每沾巾。
為憐深綠當風睡
驚起撲簾蕉影碎
新橙試摘
愛他觸手馀香脆
半醒又還如醉
郁金堂下清秋淚
潛滴遍、一叢蘭蕙
玉籠鸚鵡
而今懊惱前身慧
恰與檻鸞成對
蔓草荒煙里,□蘭汎素秋。
孤芳甘寂寞,涼夢足清幽。
未許當門□,應教入室求。
知心同臭味,豈為歲寒憂。
圣主除官本為民
吾兒何幸到簪紳
但須因此行方便
不必為冬更學春
吏師吾昔得三賢
回首思之幾許年
屈指利名多少事
其間廉節最為先
落魄須眉在,招魂部曲稀。生還非眾望,死戰有誰歸!蹈險身謀拙,包羞心事違。江東父老見,一一問重圍。
痛定悲疇昔,江皋望陣云。飛熊先失律,騎虎竟孤軍。鹵莽焚舟計,虺隤汗馬勛。至今頻扼腕,野哭不堪聞!
本以揚旌去,胡為棄甲旋!名城空繡錯,故老盡株連。百折終何補,千秋倘復憐!亦知收燼易,蕭索愧金錢。
奔北誰能殿,圖南我亦迷;翻令百步笑,未得一枝棲。孤島搖烽燧,登壇恃鼓鼙。風云蹉跌后,無計展霜蹄!
幅巾入社少年時,談吐風生五麈持。
多藝久諳大和字,驚人筆有小倉詩。
昂頭報界應無敵,握手騷壇恨太遲。
已許異書親口授,莫違相約惹相思。
十日不出門
緣階長春草
偶然釋枕簟
坐見西山好
庭空雀可羅
雨積花堪老
二仲時能來
病骨不枯槁
芳州采白蘋,
惆悵芳州客。
采采將何之,
悠悠望阡陌。
白云起高山,
故鄉千里隔。
一草不可貽,
云胡慰離索。
入夢飛熊遽化煙,金仙臨載亦潸然。寒衣無待山河改,枉種紅桑七十年。
丹陛年時噤萬靈,霓旌玉節滿春城。登真帝子如重降,且聽秋林落葉聲。
小星三五侍霞觴,嬌妒猶傳抵死狂。一夕鳳蟬零落盡,影蛾池上月如霜。
雪霽燈前,寒銷笛里,匆匆忽換時序。蕙心易長愁根,柳枝更添恨緒。憑高極目,問不出、春來何處。看大江、暖翠浮空,漸活萬山煙樹。
前歲約、探芳俊侶。今歲作、浪游倦旅。艷辰偏在天涯,舊盟又辜繡戶。芳華如水,怕悶損、玉臺情素。便畫船、歸趁東風,已是綠陰飛絮。
邂逅淮東別,
逡巡二紀馀。
豈期還故里,
止得望靈輿。
直道欽遺譽,
高門仰舊居。
鄙情憑薤唱,
聊以解欷歔。
秋山寫蒼潤,筆筆骨勝肉。出力露鋒棱,而不病老禿。
雙澗分飛流,怒與眾石逐。東澗勢尤峻,勁折如轉轂。
盤辟磴道中,恰與西澗撲。探之源深深,屢上山屢復。
云白徑微分,石青氣自馥。此中大有人,經聲出茅屋。
佇立長堤,淡蕩晚風起。驟雨歇、極目蕭疏,塞柳萬株,掩映箭波千里。走舟車向此,人人奔名競利。念蕩子、終日驅驅,爭覺鄉關轉迢遞。
何意。繡閣輕拋,錦字難逢,等閑度歲。奈泛泛旅跡,厭厭病緒,邇來諳盡,宦游滋味。此情懷、縱寫香箋,憑誰與寄。算孟光、爭得知我,繼日添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