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何尉二首 其一
明時麟鳳在郊邱,
南北東西取次游。
詩向足山樓上出,
無詩千萬莫登樓。
明時麟鳳在郊邱,
南北東西取次游。
詩向足山樓上出,
無詩千萬莫登樓。
政治清明之時麒麟鳳凰在郊野山丘,它們在南北東西隨意遨游。好詩在足山樓上創(chuàng)作出來,要是沒有靈感可千萬別登上這樓。
明時:政治清明的時代。
麟鳳:麒麟和鳳凰,古代傳說中的祥瑞之獸,這里可象征杰出的人才。
郊邱:郊野山丘。
取次:隨便,任意。
足山樓:具體所指不詳,應是一處可吟詩的地方。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當時社會處于相對清明的時期,人才有一定的發(fā)展空間。詩人可能在足山樓有感而發(fā),借詩表達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美明時人才的活躍,同時強調詩歌創(chuàng)作需有靈感。其特點是語言質樸,觀點明確。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創(chuàng)作和社會環(huán)境的一種思考。
我家不減烏衣集,何曾以沫空相濕。
父兄共有清白傳,家世不于名利急。
稍侵老景何足道,粗喜汝曹皆有立。
天路崢嶸在一飛,承明翕習期三入。
乘時便可功業(yè)建,發(fā)策豈為科第及。
連珠合璧競名聲,九棘三槐爭品級。
金門他日看汝游,竹隠何年助吾葺。
男兒志氣要軒昂,肯作楚囚相對泣。
往日調商鼎,當年筑漢壇。
從容作霖雨,談笑斬樓蘭。
每恐風流盡,空余琬琰刊。
承家今已矣,清淚一汍瀾。
讀書不作儒生酸,躍馬西入金城關。
塞垣苦寒風氣惡,歸來面皺須眉斑。
先皇召見延和殿,議論慷慨天開顏。
謗書盈篋不復辯,脫身來看江南山。
長江滾滾蛟龍怒,扁舟此去何當還。
大梁城里定相見,玉川破屋應數(shù)間。
南都詞賦舊傳聞,但有風流梗槩存。
花徑逢春張錦繡,竹林過雨長兒孫。
跨城樓觀云連夜,隔岸人家水映門。
正要子詩彈壓在,不應無事滯輪轅。
少游太學饒夫子,老倚清松璧上人。
好與惠休為后嗣,直疑賈島是前身。
浮萍暫聚曾交臂,獨鶴孤飛遂絕塵。
肯念故人今白發(fā),與云出岫莫辭頻。
璧水除官日,漳濱臥疾年。
賀書猶未報,吊客已相先。
夢幻真空矣,衣冠尚儼然。
平生詩滿篋,當自有人傳。
元夜新添一月春,曲輕花嫩未成塵。
笙歌滿地醉還醒,樓閣中天奐且輪。
新樂妙如儀鳳舞,遠人動似塞鴻賓。
不知湛露恩多少,但見三韓拜舞頻。
黑云滃蔚自西來,佇立危樓亦壯哉。
遠壑煙生千里雨,寒潭龍起數(shù)聲雷。
田疇坐看還豐歲,里巷遙欣弭旱災。
和氣先來慰旅人,中宵溫暖便知春。
但疑造化回天地,豈料風云動鬼神。
洗濯萌芽歸草木,掃除瘴癘入埃塵。
隔墻似聽閭閻說,邵父朝來喜色新。
身老羞干祿,家貧喜著書。
妙雖窮比興,粗亦到蟲魚。
潘令官何拙,虞卿意不疏。
傳詩今有子,應不廢菑畬。
天籟號萬竅,水石相吐吞。
俛仰一瞬間,群動了無痕。
乃知性分內,喧靜本同根。
君獨詣此理,懷抱清而溫。
談笑民事辦,庭無鳧鶩喧。
隠幾餞日夕,隙月窺黃昏。
章句飄飄續(xù)小山,古風蕭瑟筆追還。
海鵬共擊三千里,鐵馬同歸十二閑。
功業(yè)會看鐘鼎上,聲華已在搢紳間。
他年記憶憐衰老,為報西川引一班。
耿耿抱孤韻,寂寂扃柴扉。束書臥環(huán)堵,交游車馬稀。
風流佳公子,妙齡秉天機。邀予步層臺,目送孤鴻飛。
山影漾清渚,翠色侵人衣。漁浦晚煙暝,霽雰蒙夕暉。
靜言思叔子,悵然澹忘歸。坐有庖丁手,奏刀心術微。
萬象含毫端,縑素聊一揮。古來勝達士,欻如朝露晞。
吾人各勉力,毋為鄒湛譏。
云霄拂衣早,幽意滿江湖。
天地英聲在,風流何代無。
屬辭還兩漢,垂釣合三吳。
倚棹傷今古,長歌擊唾壺。
古人見此月,今人見此月。
此月鎮(zhèn)常存,古今人還別。
若人心似月,碧潭光皎潔。
決定是心源,此說更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