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封三絕 其二
山下陰睛只蔽虧,
山中煙靄更迷離。
天風忽與游人便,
吳楚屯云萬里披。
山下陰睛只蔽虧,
山中煙靄更迷離。
天風忽與游人便,
吳楚屯云萬里披。
山腳下天氣陰晴變化只被部分遮擋,山中的煙霧更加模糊難辨。忽然間天風給了游人便利,吳楚大地上積聚的云層萬里散開。
蔽虧:謂因遮蔽而半隱半現。
煙靄:云霧,煙霧。
迷離: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屯云:積聚的云。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詩人登上封山時,看到山下與山中不同的天氣景象,后又遇天風驅散云層,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登山所見的自然景象變化,其特點是通過對比和轉折展現景色的不同,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生動地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的觀察與感受。
少年弗獲意,所困在群書。鉆仰疲今古,窮思涉幻虛。中靈忽予會,掩卷三嘆吁。昭昭天所基,萬化孰不俱。矜識道愈昏,順性理無馀。賴此方寸心,永我萬里途。百家多怪迂,至德諒自須。恒彝終不滅,斯道人共為。舜顏乃何人,寤寐或見之。克己誦四勿,文明睿哲垂。神德本自然,豈為知識迷。嗟予向成立,言為尚自疑。懺悔傷頻復,一德何由追。思索苦多昏,風塵不可緇。開顏仰遺帙,茫然失所宜。息機絕馳役,慎獨乃吾師。達德無賢愚,斯人共載之。眾欲紛然垢,中靈忽以虧。君子重慎獨,恒德終不移。一心貫金石,動靜齊所宜。考索非吾訓,率性非吾欺。伊游慎所事,永超無欲期。一元渾無象,眾識妙中虛。斯理茍能明,何必讀多書。生生自凈寂,化化杳不居。澄然絕物役,窅與天地俱。恒彝道之根,雜學信迂蕪。君子通大道,無愿為世儒。喜怒道之門,安可差訛之。喜以乖吾好,怒以戾吾思。至人秉元化,靈閒凈素期。眾惑自流形,貞心永若斯。靜德固天衷,中和安可為。恒德永不迷,生心乃為妄。趨舍一以偏,較然昧所向。慎獨唱真宗,立誠慰素仰。斷除嗜欲思,永徹天機障。元神用吾宅,灝氣固當持。神乃道之門,氣乃道之資。存神氣斯充,養氣神不虧。浩然塞天地,質圣當何疑。雜學信多岐,要德諒在斯。沌然者愚蒙,任性時能通。是非竟多岐,吾以反吾躬。心在萬物外,身在萬物中。對景思不起,流形意融融。持此謝宇宙,賢人或可同。沉幽使心迷,多慮令志散。一乘無極舟,永離生滅絆。生生獲靈符,寂寂啟中燦。萬障屬空虛,百理由一貫。成湯敬日躋,周公待夜旦。吾其秉先登,毋令歲月晏。正心不可為,優游得所思。是非有真性,何用自遲疑。永徹安排障,長與大道期。寂處固洞然,有感應斯隨。道心信微漠,人欲戒惟危。大哉精一言,悠悠獲我師。道心長寂寞,知識故多違。自得無生理,因知元化機。昭昭非吾象,默默著先幾。恒德靜素思,冥然離是非。賜也不受命,多億將安歸。日月坐超忽,吾生豈無涯。雞鳴懷明德,日夕永持之。操舍有存亡,起滅安可為。緝熙賴恒性,感寂應自知。道慧自閒靈,多欲使心馳。秉我弘毅志,貞我玄素思。浩然達天衷,信與造化期。此心從太古,百年我何求。德由天性合,道以形化流。虛無求神仙,削跡違人謀。生死道自然,夭壽何足憂。敦土心不變,安仁意無愁。長與道義生,天地可自由。自然有成德,人為何足誇。是非固天性,思議乃為邪。一思即念妄,再思絕道華。沌然渾無思,百慮永不差。知為傷陵遲,一德可終生。逍遙隨大化,順應故無情。達觀齊萬物,撫己何獨清。冥然絕所慮,斯理日明明。知德形乃實,虛通道之平。鼎鼎百年內,持此慰吾誠。一身自瀟灑,萬物何囂喧。端拱謝時好,優游獲性原。十年希成立,三省持話言。言為懲昔悔,一德賴自敦。玄機信微漠,雜學竟多門。吾志在擇善,毋然枝葉繁。上帝惠靈懿,永此仁義心。世欲互遷幻,虛寂湛孤襟。知識何必多,善端聊可尋。不賴方寸真,絕學當誰任。
涼風昨夜至,羈思日紛紛。颯颯階葉下,蕭蕭邊雁聞。幾日辭邊渚,何時度嶺云。鳳城秋月夜,一半為離群。
勞人何日整歸鞭,東望鄉關意悵然。雁影夜隨千里月,雞聲曉殘半城煙。關情紅豆春迢遞,回首青云思緲綿。驛路風光看不盡,小詩信手記吟箋。
我昔三年客幽冀,窮廬畏寒縮如猬。秋非我秋冬非冬,獨喜炎天有爽致。今年江南苦溽暑,草木無端被熏煮。書生偃蹇體膚漫,默塞低頭汗注雨。微風不起焦煙紅,塊若魚置枯池中。窮鱗何惜升斗水,徑欲上訴煩天公。人生動覺故鄉好,我居南方恨郁燠。萬事轉移有如此,世間初念那可保。跰?安識造物意,且展琉璃倒身睡。會著一嘯清風來,凈洗千里無纖埃。
晝寢房中好避乖,中堂有客寄書來。多因只是名和利,放向床頭不拆開。
孤云隱見終無相,野水東西不定方。丈室風幡原自動,諸天龍象儼成行。塵沙障眼誰先覺,羈紲牽人久異鄉。禁足一時參妙悟,眉間早示白毫芒。
春淡淡,柳依依。黃鸝聲里落花時。暮雨紗窗人寂寞。愁無托。萬里相思重疊疊。
西出齊州似不遠,晚留逆旅尚徘徊。泰山一夜興云雨,洗耳流泉待我來。
代木收奇干,安燈創小檠。勿誇能自照,得助益高明。
哲也荔灣君,結茅蒲澗下。薦入侍書閣,扈蹕鐘山駕。雪篷罔終遁,世已微法絓。郢斤亡堊質,成風幾悲咤。惟有南浦篇,湘蘭遂雕謝。
花外駐鳴騶。來乘湖上舟。且偷閑、半日清游。玉宇瓊樓隨處好,泛雙槳、向中流。云水一登樓。蒼茫蘆荻秋。步長橋、指點汀洲。安得行窩來此筑,請垂釣、著羊裘。
兩崖屹立若雞頭,一水湯湯直注喉。開鑿人工真巧奪,桃源小島辟中流。
江上麒麟幾高冢,大節如山搖不動。十丈豐碑表墓門,幽光能賁泉臺寵。十字乃出尼父手,二千年來骨不朽。特筆能存讓國心,片石爭得名山壽。字跡剝落苔蘚青,拿攫猶作蛟龍形。陽冰之篆斯邈隸,對此不覺成蝘蜓。小儒目論好苛細,真贗往往以臆計。轍跡縱云未至吳,千里何難尺書寄。觀樂久流上國聲,表微詎悖春秋意。訖今訪古蓉江湄,字青石赤形模奇。若非至圣親題字,安得風雷護斷碑。
燕趙相望一箭飛,東風吹老故山薇。江南萬里煙波闊,不似垂鞭信馬歸。鳳樓十二麗煙花,盡日凝妝望翠華。開遍露桃多少恨,銀環今夜落誰家。
翠翹玉搔頭,湘妃赴蓬島。如何譜騷人,不收此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