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王專農觀察臺警夜渡圖二首 其一
神州論險要,臺嶠信孤懸。
海闊魚龍夜,心傷戰伐年。
曾聞木罌渡,竟過水雷前。
虎穴身能入,英風尚凜然。
神州論險要,臺嶠信孤懸。
海闊魚龍夜,心傷戰伐年。
曾聞木罌渡,竟過水雷前。
虎穴身能入,英風尚凜然。
在神州大地談論險要之地,臺灣確實是孤懸海外。大海遼闊,在這夜晚仿佛有魚龍潛藏,讓人痛心于戰亂的歲月。曾經聽聞過用木罌渡河的故事,如今竟然要在水雷前渡過。能深入虎穴,那英勇的風范至今仍令人敬畏。
臺嶠:指臺灣。
木罌渡:典出韓信以木罌渡軍破魏事,這里借指渡海作戰。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是處于有戰爭發生、涉及臺灣渡海作戰的時期。當時臺灣孤懸海外,局勢緊張,戰爭給社會和人民帶來傷痛,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渡海作戰者的英勇無畏。突出特點是用典和環境描寫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反映了特定時期的社會狀況和人們的情感。
雨滌煙鋤傴僂賷,紺牙紅甲兩三畦。
藥名卻笑桐君少,年紀翻嫌竹祖低。
白石靜敲蒸術火,清泉閑洗種花泥。
怪來昨日休持缽,一尺雕胡似掌齊。
主人成列仙,故榭獨依然。
石洞哄人笑,松聲驚鹿眠。
井香為大藥,和語是靈篇。
欲買重棲隱,云峰不售錢。
繭稀初上簇,醅盡未干床。
盡日留蠶母,移時祭曲王。
趁泉澆竹急,候雨種蓮忙。
更葺園中景,應為顧辟疆。
澹景微陰正送梅,幽人逃暑癭柟杯。
水花移得和魚子,山蕨收時帶竹胎。
嘯館大都偏見月,醉鄉終竟不聞雷。
更無一事唯留客,卻被高僧怕不來。
孤立時全塞,求名勢轉難。
身多離下國,分合阻長安。
越鳥啼春早,蠻花送雨寒。
丘門沾顧重,未別欲闌干。
簟涼秋氣初,長信恨何如。
拂黛月生指,解鬟云滿梳。
一從悲畫扇,幾度泣前魚。
坐聽南宮樂,涼風搖翠裾。
移土湖岸邊,一半和魚子。
池中得春雨,點點活如蟻。
一月便翠鱗,終年必頳尾。
借問兩綬人,誰知種魚利。
儂家背篷樣,似個大龜甲。
雨中跼蹐時,一向聽霎霎。
甘從魚不見,亦任鷗相狎。
深擁竟無言,空成睡齁?。
夤緣度南嶺,盡日穿林樾。
窮深到茲塢,逸興轉超忽。
塢名雖然在,不見桃花發。
恐是武陵溪,自閉仙日月。
倚峰小精舍,當嶺殘耕垡。
將洞任回環,把云恣披拂。
閑禽啼叫窱,險狖眠硉矹。
微風吹重嵐,碧埃輕勃勃。
清陰減鶴睡,秀色治人渴。
敲竹鬬錚??,弄泉爭咽嗢。
空齋蒸柏葉,野飯調石髪。
空羨塢中人,終身無履韤。
癡號多于顧愷之,更無余事可從知。
酒坊吏到常先見,鶴料符來每探支。
涼后每謀清月社,晚來專赴白蓮期。
共君無事堪相賀,又到金虀玉鲙時。
香蔓蒙蘢覆昔邪,桂煙杉露濕袈裟。
石盆換水撈松葉,竹徑穿床避筍芽。
藜杖移時挑細藥,銅缾盡日灌幽花。
支公謾道憐神駿,不及今朝種一麻。
陰宮何處淵,到此洞潺湲。
敲碎一輪月,镕銷半段天。
響高吹谷動,勢急歕云旋。
料得深秋夜,臨流盡古仙。
靜僻無人到,幽深每自知。
鶴來添口數,琴到益家資。
壞塹生魚沫,頹簷落燕兒。
空將綠蕉葉,來往寄閑詩。
千門萬戶掩斜暉,繡幰金銜晚未歸。
擊鞠王孫如錦地,鬬雞公子似花衣。
嵩云靜對行臺起,洛鳥閑穿上苑飛。
唯有路傍無意者,獻書未納問淮肥。
吾無竭澤心,何用藥魚藥。
見說放溪上,點點波光惡。
食時競夷猶,死者爭紛泊。
何必重傷魚,毒涇猶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