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同樊寓公柯袁鄭三孝廉游天寧寺登懷坡堂諸古跡
古寺樓臺幾廢興,入門雙樹叩山僧。
空齋載酒隨緣到,飛閣觀潮問路登。
心叩如來傳法密,跡尋坡老舊游曾。
風流河朔憐同調,清話能消過雨蒸。
古寺樓臺幾廢興,入門雙樹叩山僧。
空齋載酒隨緣到,飛閣觀潮問路登。
心叩如來傳法密,跡尋坡老舊游曾。
風流河朔憐同調,清話能消過雨蒸。
古寺的樓臺經歷了多次的興衰,進入寺門看到兩棵大樹,便去詢問山寺的僧人。帶著酒來到這空寂的書齋,隨緣而至;登上高聳的樓閣觀看潮水,詢問著道路而上。心中向如來佛祖叩問那隱秘的佛法,追尋著蘇東坡曾經游歷的蹤跡。憐惜與河朔地區那些志趣相投的人相聚,清談能消解雨后的悶熱。
廢興:興衰。
雙樹:佛教常用語,這里指寺廟前的兩棵大樹。
隨緣:順應機緣。
飛閣:高聳的樓閣。
如來:佛的十大稱號之一。
坡老:指蘇東坡。
河朔:古代泛指黃河以北的地區,這里指與詩人一同游玩的友人。
同調:志趣相同的人。
過雨蒸:雨后的悶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可知是夏日與友人同游天寧寺時所作。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穩定,詩人與友人在閑暇之時出游,在古寺中感受歷史文化,追尋古人蹤跡,于清談中消解暑氣,展現出一種文人雅趣。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夏日與友人游寺的經歷,抒發內心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將歷史文化與個人情感相融合,營造出獨特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學創作風貌。
叢臺之上烏夜啼,叢臺之下草凄凄。趙王已去叢臺在,行人路上空棲棲。碧樹蟬鳴滹沱北,黃云雁度王屋西。興亡千古盧生夢,芳草斜陽望眼迷。
南浦清秋露冷時,凋紅片片已堪悲。若教具眼高人看,風折霜枯似更奇。
占著商山接華山,兩京渾在笑談間。樵蘇按堵人甘寢,別隊官軍入武關。
苦愛仙巖片石青,寒泉濯罷目方瞑。瀑邊定有幽魂立,萬古千秋倚石聽。
上清真子玉童顏,石座苔花自古班。云雨今歸何處去,受人祭享占人山。
浣花游跡寄南池,洗馬鳴蟬感昔時。遇主名高《三禮賦》,懷人心折《八哀》詩。鑄同賈島應呼佛,繡比平原合買絲。玉貌仰瞻如舊識,憶曾親拜草堂祠。
貪看山色不覺遲,我行愈遠山愈奇。蒼黃覓宿類倦鳥,繞樹三匝無一枝。疲驢蹀躞仆夫瘁,野狐跳踉山鬼啼。箭括通天太險峻,卻立斜睇神先馳。道旁石室半傾側,安置似與游客期。急不暇擇陋何有,轉較華屋安且宜。火熾在門燈掛壁,有酒好與醉一卮。劇飲酣歌到僮仆,陽春下里聲不齊。人生要貴有定力,遇險自失乃真迷。即如此景頗難得,而我蹙額奚以為。醉后和衣藉草臥,夢魂清極都忘疲。須臾鳥語忽喧雜,起見四山明朝曦。仙人手把青蓮花,金枝翠葉□交加。偶然游戲擲地上,頃刻幻作山杈枒。同人相顧叫奇絕,一一指點無爭差。王屋天壇列眼底,洞天萬古埋煙霞。其余群峰盡底亞,謹受約束莫敢嘩。一邱一壑競妍巧,再接再厲非虛夸。丹青有筆貌不得,荊關袖手空咨嗟。長日開圖供賞鑒,終年不費玉畫叉。回首西望忽莽蒼,黃河一線穿平沙。天風飄飄拂衣袖,如此不樂胡為耶?便欲乘云叩閶闔,倒吸云漢斟匏瓜。雨中看山疑非山,有如玉女梳煙鬟。是耶非耶望之翩,相逢一笑來姍姍。平生夢想不到此,山靈有意開我顏。老龍欲歸云氣重,飛泉亂瀉雷聲殷。如是我見悟空色,獨立縹緲虛無間。有山無水山脈枯,似人骨立神先徂。山水兼收固云妙,水不波折如同無。我游石門氣蕭爽,坐看瀑布涵清虛。山光水色兩爭勝,持較或恐山不如。玉龍出匣奮鱗甲,銀河落天飛珍珠。青蓮居士呼不起,夢魂仿佛來匡廬。枕流漱石有素愿,攬轡且為留斯須。何日此間結茅屋,一洗塵垢期無余。巨鰲駕山不肯前,長驅斷折神龍鞭。一朝鰲伏山陷地,獨余高背撐青天。當年命名嘆奇絕,今我一見形宛然。析城之峰難悉數,斯游頗詡窺其全。如茲詭譎真罕覯,屈第一指何慚焉。日暮疲驢繞山腳,不登絕頂嗟無緣。三山戴首竟何處,此景在目非虛懸。欲行不行重回首,斜陽倒射蒼蒼煙。析城山頭望王屋,險絕轉疑不可登。白云先生笑招手,興本難遏機許乘。山行兩日始得達,昂首一眺驚崚嶒。預戒仆夫卸鞍轡,扶持獨仗猢猻藤。上方云氣屢開合,千變萬化得未曾。雷聲踔厲走足下,神龍掉尾看飛騰。大地彌漫不可辨,此身高踞天幾層。瓣香默祝愿開霽,精誠感格神斯憑。天風吹拂露真面,杲杲之日從東升。峰巔突兀儼車蓋,始信命名非無征。群山羅列競環拱,絕似孫子承高曾。仰看屋角掛北斗,俯聽下界喧蒼蠅。我欲揮手謝時輩,婚嫁未畢塵心增。剩將一事傲太白,落花親掃吾所能。王屋道士云峰子,小時便住王屋里。一身頗負健腰腳,訪勝不煩戒行李。芒鞋遍踏萬重山,葫蘆滿吸千江水。五岳真形許盡圖,天下名山剩無幾。自言未到滇黔游,平生憾事猶余此。即今年已近九十,談笑依然露兒齒。丹砂久服兩頰紅,道氣常充雙眉紫。耳雖重聽勇可賈,矍鑠精神不肯已。每飯寧愁三次遺,日行尚可五十里。羌予何啻見彌明,如君定應逢關喜。塵世原多食肉相,神仙要貴行樂耳。賤子素性愛煙霞,無濟勝具寧非恥。天壇山上花爛漫,太乙池中水清泚。短歌相贈君莫忘,第一洞天可老矣。
參軍落帽已千秋,戲馬臺空麋鹿游。鳥在籠中猶自愛,萍浮水上若相求。百年衰鬢黃花節,四海深杯白鷺洲。何必登高才作賦,悲歌畫地亦風流。
高高百里一屈盤,八十四盤青云端。
六經天日月,諸子如四時。史自班以上,語奇文亦奇。踵武蔚宗輩,語有文無之。小宋刊新唐,不悟宵寐規。以藝傳李杜,待之無乃卑。他人有遺集,一覽不再窺。惟此與韓柳,咀嚼無厭期。儕彼楓落生,吾欲鐫此疵。
坐看初雪轉霏微,已覺尖寒到客衣。歲事半于愁里過,鄉心全在夢中歸。經秋寥落慵開卷,長日蕭條靜掩扉。卻怪故人音信絕,海天空闊雁來稀。曉色侵人已細微,早寒真欲詠無衣。蕭蕭病葉驚風墮,冉冉昏鴉帶雪歸。卓筆且從臨草韻,提壺誰為款柴扉。故人多在經年別,歲晚方嗟聚晤稀。
是男是女,都有官稱。孫兒仕也登。時新衣著,不待經營。寒時火匱,春里花亭。星辰上履,我只喚卿卿。壽開八秩,兩鬢全青。顏紅步武輕。定知前面,大有年齡。芝蘭玉樹,更愿充庭。為詢王母,桃顆幾時赪。
金陵花月不曾空,粽汁曾經飲楮公。伏暑夢回茅屋底,何人酤酒話江東。江夏童年已拜郎,殿前扶侍有輝光。冶城高會群公在,白首山林引目長。
一個閑身用不盡,肯承當者奉相呈。黃金萬兩非堪比,東西南北至分明。
風花歷劫不消磨,識盡情天付黛螺。莫是蒲團真了徹,故殊倚竹話牽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