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謝康樂維摩經十譬贊》八首 其三
芭蕉本佳卉,綠葉方叢生。內心匪堅實,外觀亦清英。
未霜已零落,誰憶昔時榮。生分本多端,芭蕉知不一。
合萼不結核,敷花何由實。至人善取譬,無宰誰能律。
莫昵緣合時,當視分散日。
芭蕉本佳卉,綠葉方叢生。內心匪堅實,外觀亦清英。
未霜已零落,誰憶昔時榮。生分本多端,芭蕉知不一。
合萼不結核,敷花何由實。至人善取譬,無宰誰能律。
莫昵緣合時,當視分散日。
芭蕉本是美好的花卉,綠色的葉子正叢生著。它內心并不堅實,外觀卻也清秀俊逸。還沒到下霜的時候就已經凋零,誰還記得它往昔的繁榮。生命的情分本就多種多樣,芭蕉的情況也不止一種。它合著花萼卻不結果,鋪開花朵又怎能結出果實。品德高尚的人善于用它作比喻,沒有主宰誰能約束它呢。不要貪戀因緣聚合的時候,應當看到分散的日子。
謝康樂:即謝靈運,東晉至劉宋時期詩人、佛學家、旅行家。
維摩經:佛教經典。
十譬贊:用十種比喻來贊頌。
匪:通“非”,不是。
清英:清秀俊逸。
生分:生命的情分。
合萼:花萼合在一起。
敷花:開花。
至人:指道德修養(yǎng)達到最高境界的人。
無宰:沒有主宰。
律:約束。
昵:貪戀。
此詩為擬謝靈運《維摩經十譬贊》而作。謝靈運的作品多與佛教義理相關,此詩作者應也是受佛教思想影響,借芭蕉之象來表達對人生無常、世事變化的感悟,創(chuàng)作時間和具體地點較難確切考證,但應是在作者接觸佛教經典、思考人生哲理的階段。
這首詩以芭蕉為喻,揭示了世事無常的道理。通過對芭蕉特性的描寫,深入淺出地傳達了佛教的思想觀念。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受佛教影響,以詩歌闡發(fā)哲理的創(chuàng)作傾向。
憶坐冰齋夏日涼,歸來兩見菊花黃。
懷奇敢望孔文舉,推轂還聞盛孝章。
鷗夢不知江水闊,鴻音時隔嶺云長。
可知寂寞墻東客,錄盡床頭種樹方。
鄉(xiāng)夢縈紆十二峰。鏡屏回映細腰宮。冷猿啼處卸征篷。
艷豫堆邊秋水遠,黃陵廟口暮云重。酒醒依舊客江東。
一片荒山鎖瘴煙,黃茅千里斷還連。蛇蟠古洞潭生毒,蚓結春沙水似涎。鼓角喧天人送鬼,松燈照屋夜防蚿。自憐老子何為者,共對荒涼過老年。
古城荒莽枕滄洲,地僻天高草木愁。老吏短衣迎馬首,蠻郎赤腳拜沙頭。逢春亂鳥啼無斷,傍午嵐煙濕未收。撫景獨憐衰病久,不勝憔悴海天陬。
不知立處高多少,回頭四顧白云低。
等閑移步毗盧頂,拽轉南辰安向西。
千柳河堤垂綠絲,
新鶯先到魏王池。
探春懶學諸年少,
無奈東風日日吹。
春寒小院剛初起,畫簾垂地周遮。妝臺淺碧護文紗。海棠帶露,紅亸鳳盤斜。
舊日花時人共語,今朝人去天涯。瘦眉慵畫鬢欹鴉。懨懨情緒,掩鏡懶簪花。
一半山嵐一半煙,
曉星寥落破霜天。
忽聞古寺晨鐘發(fā),
回首西山月尚圓。
廣陵回首路迢迢,
堤柳秋聲尚未凋。
遙想竹西賓客散,
小樓明月自吹簫。
遼東道士應成鶴,
陽羨書生莫化鵝。
尚有十年人海愿,
卻來吹笛共高歌。
一葦何堪萬點侵,無人告訴只呻吟。中宵料理三移枕,竟日綢繆兩蔽襟。無端林響引風窺,多事桅聲報客知。緣岸低來同懶困,偏帆遲去半欹危。
一片春深積雨吹,花開如喜落花悲。未知悲喜終誰得,雨卻歸春春亦疑。
招招舟子笠蓑蒙,躑躅溇沙濕岸中。驚起浴鷗飛別浦,橫拖醉竹壓孤篷。
緣溪處處野花逢,裔草拖泥亂影重。恰似春光憐莫主,傳教細雨沐新容。
夾陵一帶碧波洄,雨腳迷離紛欲催。何處村煙云卷去,隨緣鳥語客傳來。
泯泯朝流晚更添,洄沙拂渚浪花兼。貪看激石分波過,忘卻遲舟縮棹黏。
已恨愁來春欲癡,那堪思去雨猶疲??蓱z百日思愁緒,迸與今宵春雨知。
成行羅列盡鴛鴦,面藥還存舊賜香。
已幸根株移北里,不須聲影傍東墻。
山川謝傅攜長袖,絲竹張公滿后堂。
千騎上頭何足羨,親曾曳履入文昌。
春芳不畏落,年年開滿枝。
蜂蝶死霜雪,微暖行復飛。
大化有遞嬗,去來無足悲。
齒發(fā)本同體,脫落不復知。
顧此現在身,良可深長思。
山中多白云,庭中陳酒卮。
白云有聚散,酒卮無盡時。
蚤擅春秋學,賢關第一流。少公清澤國,贊府著神州。試邑人交薦,還朝譽更優(yōu)。如何急流退,不使上瀛洲。
籍甚柯山政,兒童識貴溫。歡謠聞魏闕,殊寵鎮(zhèn)吳門。就養(yǎng)家傳子,休官澤及孫。吾鄉(xiāng)耆舊傳,千載德彌尊。
兄弟忝同登,論交最有情。頹波知勁節(jié),徹底嘆真清。正爾尋姻好,胡然喪老成。抱痾難執(zhí)紼,揮涕望佳城。
謝橋一帶楊花轉。夢回深鎖梨花院。
病樹幾成圍。畫屏鶯亂飛。
北風吹細語。淚滴吳蠶縷。
明月照流黃。玉簽宵短長。
羽客已登云路去,
丹砂草木盡凋殘。
不知千歲歸何日,
空使時人掃舊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