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日暮放鯽魚于月池者九夜再得六復秉燭放之偶合陰陽老數成一絕
除夕生魚有異逢,
挑燈兩度散春風。
莫言九六無心得,
須信乾坤一念中。
除夕生魚有異逢,
挑燈兩度散春風。
莫言九六無心得,
須信乾坤一念中。
除夕這天放生魚遇到了特別的機緣,兩次挑著燈在夜里放生,仿佛讓春風散開。不要說九和六這數字是無心巧合,要相信乾坤萬物都在一念之間。
除日:指除夕。
九六:在《易經》中,陽爻稱九,陰爻稱六,這里九和六可能代表陰陽之數。
乾坤:代表天地、陰陽、世界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可知是在除夕,詩人兩次放生鯽魚后有感而發。在傳統節日除夕放生,可能反映出當時社會有一定的放生習俗,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下,通過放生行為產生了對陰陽、天地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借除夕放生之事,表達對陰陽變化、天地萬物的感悟。其特點是將生活小事與哲理相結合,以簡潔的語言傳達深刻的思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對哲理的思考。
行隨溪曲折,艇小水禽欺。雨入蓬窗亂,云開石壁遲。漁樵何負汝,丘壑亦多師。于役過青歲,艱難早自疑。
堂前老木幾經春,閱遍泉南舊守臣。盡向中和堂上坐,中和為治有何人。
自嘆忠腸皎日星,致身無地老巖坰。君今有策奏天子,要使讒邪縮項聽。
中興踰百載,獨有放翁詩。豪出謫仙右,妙惟工部知。鏡湖歸老日,劍閣入軍時。英氣今何在,九原千古悲。句法親傳得,江湖老穫軒。推敲深得趣,窮達可曾論。好爵無三字,清名有五言。還知絕奇處,難弟復難昆。
帆邊渡口照紅霞,丞相荒園在水厓。積血故宮啼杜宇,一聲殘木立烏鴉。歌傳里巷留生氣,恨入山川共日斜。浮海半航沉璽后,不應南國問臣家。
柳絮春泥玉壘封,珠簾深鎖暮煙濃。分明記得雙棲處,夢繞青樓十二重。
萬里蘭舠對榻分,一春花鳥共江濆。經綸策獻開雙闕,麗藻光寒照五云。芳杜客愁青欲遍,垂楊鶯囀碧初芬。黃金臺上何時醉,白玉杯前舞夕曛。
江上看山分外青,更憐山畔有云行。因之認熟橋西路,孤杖無勞藉友生。
擬學飛仙念已灰,御風半月未歸來。老僧平地行偏穩,踏上丹梯日幾回。
白發年來老更狂,愛尋幽僻到僧房。精磨古石見山影,浸抱尼珠弄月光。早為炎蒸休戰馬,那知秋色動清商。翠微若有徘徊分,早謝丹書禮法王。
南中有八樹,繁華無四時。不識風霜苦,安知零落期。
龍臥當年憶滯淫,草廬曾自托悲吟。連城豈合終懷璞,流水多應會賞音。帝里風光淹彩筆,家庭樂事寄瑤琴。飛來一片云間月,照見游人此夜心。
曙光猶未分,芳園露華炫。碧桃千萬樹,鮮妍如錦絢。隔林鶯語滑,兩兩間關囀。掖垣將啟扉,漏箭傳聲遠。花底候宮車,更覺東風軟。
江上小春來幾許,湘桃已發微妍。開云今夕降飛仙。花神回暖律,天女炷祥煙。見說士元方展驥,低回共應塵緣。人間更住一千年。卻騎丹鳳去,歸到五云邊。
終日憂慈母,軍中食不甘。寄書猶未可,望遠更何堪。桂水兵難下,榕城戰正酣。皇天憐物性,早使鷓鴣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