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叔夏田舍三絕 其三
日望云霓手揠苗,
何時能和快哉謠。
不如且種陶公柳,
贏得長饑舞細腰。
日望云霓手揠苗,
何時能和快哉謠。
不如且種陶公柳,
贏得長饑舞細腰。
天天望著云霓盼雨,親手去拔苗助長,什么時候才能像宋玉那樣寫出《風賦》里的‘快哉’歌謠。不如像陶淵明那樣種上柳樹,就算長久挨餓也能像細腰之人般自在起舞。
云霓:云和虹,常用來比喻盼望解救危難的人。
揠苗:即揠苗助長,把苗拔起來幫助它成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
快哉謠:指宋玉《風賦》中‘快哉此風’之語。
陶公柳:陶淵明歸隱后種柳,這里借指歸隱田園。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詩人可能面臨著生活的困境,急切盼望生活有所改善,在無奈之下產生了歸隱田園的想法。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現實的無奈和對歸隱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在困境中的一種心態。
大堤三月中,垂楊千萬樹。郎騎白馬來,堤上遙相遇。
多君相門女,學道愛神仙。素手掬青靄,羅衣曳紫煙。一往屏風疊,乘鸞著玉鞭。
沈香亭子傍池斜,夏日巡游歇翠華。簾畔玉盆盛凈水,內人手里剖銀瓜。
御柳青青陰綠池,迎春擢秀不違時。皇恩天地同生育,雨露無私爾最知。
紅綾餅餤出宮闈,賜宴恩榮玉殿西。白發詞臣曾射策,榜名欣見武都泥。
曾參援神契,因注狐首經。三才總民行,九星披地靈。化為白鶴仙,尋我枕煙庭。倒傾青錦囊,馀子徒聽熒。忽夢宛溪霜,遠游愴砳零。來時栗始芽,去時楓換青。贈爾九峰霞,可以破沉冥。
曉煙如幕柳垂絲,曲曲春塘望欲迷。一個輕舟仍載酒,赤欄橋外聽鶯啼。
放心閑。樂林泉。山檀瓦鼎龍涎暖。寒樽興,冷茶煙。情湛湛,腹便便。陪游鹿,伴啼猿。凈靈源。火生蓮。清涼照見諸塵遣。明五眼,證重玄。珠瑩海,月沉淵。圓明相,應無邊。
射獲原非虎,圖看未識龍。古來除夢卜,真得幾英雄。
舉網秋江上,鮮鱗尺許長。丁寧莫輕食,留薦里胥觴。
海邊元不為魚來,力怯江風薄岸回。白水蒼煙隨分足,連云鷙鳥不須猜。
期歡大堤口,遲我采蓮回。向暮南風急,蘭橈不敢開。
蜍志厭厭久厭看,巍然達道出江干。祈天可恃孤忠在,復辟誰言國事難。動地波濤送殘歲,傷心關隴話嚴寒。因公雪涕陶齋語,祇許劉侯解報韓。
薄羅衫子透肌膚,夏日初長板閣虛。獨自憑闌無一事,水風涼處讀文書。
彭澤八十日,襄陽不再春。悠悠世網中,著此天放民。鳥飛時復倦,龍性故難馴。余亦從此逝,幽懷誰與論。攬取衡山云,以贈東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