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吳江食莼鱸菰菜二首
青絲簇饤莼羹味,白雪堆盤縷鲙鱸。我向松江飫鮮美,菜腸今更食新菰。
一舸清風四牡還,垂虹亭上幾欄干。季鷹命駕勞千里,如我清游卻不難。
青絲簇饤莼羹味,白雪堆盤縷鲙鱸。我向松江飫鮮美,菜腸今更食新菰。
一舸清風四牡還,垂虹亭上幾欄干。季鷹命駕勞千里,如我清游卻不難。
第一首:青綠色的莼菜在碗中簇立,莼羹滋味鮮美;雪白的鱸魚肉絲堆在盤中,像落雪一般。我在松江飽嘗這等鮮美滋味,素來愛吃蔬菜的腸胃,如今又品嘗到了新鮮的菰菜。第二首:乘一葉輕舟,迎著清風歸來;垂虹亭上,倚著欄桿遠眺。張季鷹當年為莼鱸美味,不惜千里命駕而歸;像我這樣的清逸游賞,倒是不難實現。
簇饤(cù dìng):堆疊盛放于盤中。
鲙(kuài)鱸:切細的鱸魚肉,鲙同“膾”,細切的肉。
飫(yù):飽食、滿足。
菜腸:指喜食蔬菜的腸胃,謙指自己飲食清淡。
四牡還:《詩經》有“四牡騑騑”句,此處代指乘車歸來。
垂虹亭:吳江名勝,因跨江有垂虹橋而得名。
季鷹:張翰,字季鷹,西晉人,因思念家鄉莼羹鱸膾而辭官歸鄉。
此詩當為詩人停泊吳江時所作。吳江(今江蘇蘇州吳江區)自古以莼菜、鱸魚、菰菜(茭白)等水產聞名,詩人在此品嘗當地特色美食,又游覽垂虹亭等名勝,觸景生情,寫下對江南風物與閑適生活的詠嘆。
詩歌以“食莼鱸菰菜”為核心,通過細膩的飲食描寫與輕快的游賞體驗,展現江南物產之豐與生活之趣。借張翰典故對比,更顯當下游賞的輕松自在,于平凡中見雅趣,是一首貼近生活、富有煙火氣的佳作。
長短亭前理棹遲,秋風木葉點波時。
窮將簫杖支行李,老借匏尊慰別離。
野逸天真推李白,畫師詞管重王維。
白頭慈母添衣線,此意須教游子知。
偶隨人境寫悲愉,
時代遷流體格殊。
我有真情浩如海,
滄桑萬變不能枯。
綠陰掩映野人家,
每到蠶時靜不嘩。
一自夏初成繭后,
籬邊新聽響繅車。
兩屐上層樓,一目略千里。
歸來陶隱居,拄頰西山云。
思君帶孔移。
詩束牛腰藏舊稿,書訛馬尾辨新讎。
八字山頭雁,武昌江上魚。
武陵曾遠客,主簿作南征。
緬想經行地,猶含賦詠情。
故人如見問,白發欲千莖。
卻記相逢日,回頭歲月驚。
驅馳驚道遠,衰白感年除。浮世皆為客,他鄉亦可居。酒杯從仆進,風物向春舒。眷戀殘更漏,挑燈展舊書。
老來憐歲月,除夕每題詩。正自悲搖落,那堪怨別離。家園繁節物,耆舊儼光儀。賦就宜春帖,淋漓映戶施。
皇家寶歷萬年馀,禮貌群臣自古無。
龍馬已陪阿閣鳳,鼎湖猶想裕陵鳧。
劉郎莫恨桃千樹,匠伯應憐櫟一株。
猶喜后來門戶在,小兒能賦昆崙奴。
石門江畔雁山前,
芥室遙知更豁然。
百鍊精明真是鐵,
不妨照破野狐禪。
極目微茫接遠天,山光水色兩悠然。
風塵不到煙蘿里,云月時來梵座前。
僧影獨依幽澗樹,鐘聲疑上夕陽船。
相看舉世同蕉鹿,三嘆孤峰仰昔賢。
杜宇聲催春欲暮。春去春來,忒煞無憑據。只恐春愁無著處。遣愁不去留春住。
秋里問春春不語。春共愁來,愁可隨春去。剩有柔情千萬緒。一齊散入垂楊樹。
風雪連宵走百靈,將軍獵隊出郊坰。
呼鷹馬去沖云起,射虎人歸帶血腥。
劉向有才虛對策,兒寬無遇但橫經。
頓思投筆從戎伍,破虜功成早勒銘。
沒馬途真濘,漂舟潦更狂。
亂山蠻瘴候,多雨楚累鄉。
飄蕩看蓬轉,凋零怨芷芳。
籠龜聞見夢,曾否問泉陽。
獨舸狂風夕,傾摧可具論。
天應驕颶母,吾擬混鮫人。
孤孽千行淚,艱危九死身。
老龍應有意,吟伴到雞晨。
野色澹蕭條,城居類林壑。
閉門掃荒徑,秋葉紛欲落。
園亭雜花晚,紅碧相間錯。
采芳意未遲,及此霜露薄。
陶韋去世遠,古調方寂寞。
撫今非少年,悠然念今昨。
十年顏鬢慰蹉跎,其奈關山怨別何。
月下悲笳過督亢,霜前流水亂滹沱。
雁飛海上鄉心遠,葉落淮南客路多。
立馬斯須憐去住,箜篌彈罷不堪歌。
歌徹秋娘金縷,醉扳織女云車。
而今誰復薦相如。拔劍茫然四顧。
好景憑詩斷送,閑愁著酒消除。
鏡中絲發莫驚呼。春滿珠簾繡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