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余汝霖雪七絕 其四
周宣辟國號中宗,
六月興師灑汗同。
莫為苦寒辭出塞,
采薇歸戍亦論功。
周宣辟國號中宗,
六月興師灑汗同。
莫為苦寒辭出塞,
采薇歸戍亦論功。
周宣王開疆拓土被尊為中宗,曾在六月興兵征伐,士兵們揮汗如雨同樣辛苦。不要因為邊塞苦寒就推辭出塞,像《采薇》中歸鄉的戍卒一樣,保家衛國的功績也值得銘記。
周宣:指周宣王,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史稱“宣王中興”。
辟國:開疆拓土。
中宗:此處或為對周宣王的尊稱,非嚴格廟號(周宣王實際廟號無“中宗”記載)。
六月興師:化用《詩經·小雅·六月》“六月棲棲,戎車既飭”,寫周宣王北伐玁狁的戰事。
采薇:典出《詩經·小雅·采薇》,詩中描述戍卒久戰歸鄉的情景,后代指戍邊生活。
歸戍:完成戍守任務歸來。
此詩為和余汝霖詠雪之作(“雪七絕”),或作于冬日。作者借周宣王北伐與《采薇》戍卒的歷史典故,回應雪景引發的苦寒聯想,旨在鼓勵戍邊者以歷史為鑒,不計個人辛勞,重視戍邊功績。
全詩以歷史典故為引,由古及今,強調戍邊雖苦但功績可嘉,主旨明確,情感積極,體現了對戍邊將士的深切理解與褒揚。
金蓓鎖春寒,惱人香未展。雖無桃李顏,風味極不淺。
少有吟詩癖,吟來欲白頭。科名不肯換,家事幾曾憂。含咀將誰語,研摩若自讎。百年閒伎倆,直到死時休。
古來開閣自平津,幾見功成得奉身。逸老特蒙優詔賜,乞骸何用屢書陳。東都飲餞辭供帳,南驛乘符速去輪。歸到宜春酒應熟,散金惟欲會鄉人。
吏部弱冠年,其名已張楚。籍籍尚書郎,小遂厭圭組。晞■朱鳥顛,探珠驪龍府。巖壑與廊廟,但悟即千古。毋泥五君篇,溪刻徒自苦。
不盡平生山水興,勞君健筆寫清幽。流云欲送千峰雨,飛瀑深涵五月秋。玉筍匡廬渾在目,天臺秦望亦忘憂。白頭經濟曾何補,只好投簪約共游。
開徑瑯玕滿,官貧計未疏。留賓十日酒,垂老一床書。邑里春申舊,文風季札馀。故人多狗監,留賦薦公車。
子荊頭易白,況值悼亡時。早已傷哀樂,那堪更別離。月沉飛鵲鏡,花落合歡枝。已矣誰偕隱,茫茫負戴期。
彷佛西湖上,煙波鎖六橋。美人明月夜,好泛木蘭橈。
曰歸去來,歸去來兮,吾將安歸。但有東籬菊,有西園桂,有南溪月,有北山薇。蜂則有房,魚還有穴,蟻有樓臺獸有依。吾應有、云中舊隱,竹里柴扉。人間征路熹微。看處處丹楓白露晞。況寒原衰草,牛羊來下,淡煙秋水,鱸鱖初肥。自笑平生,頹然骨相,只合持竿坐釣磯。都休也,對西風無語,落日斜暉。
不須黃白語繁頻,且共斟量曲米春。錦水謝虛西一席,羅浮遠餉獨歸人。泥途不厭經冬蟄,泉石何疑向老身。盡任龍鐘深取醉,夕陽回首杳行津。
忽聽汽笛聲如火。勇夫豈敢家中坐。命不值分錢。我無頭上天。窺機來去向。一似穿心臟。彈響勝雷霆。有人欲跪迎。
河陽夜靜秋如水,鳴琴人在冰壺里。遙看萬頃琉璃田,玉城峨峨正相倚。此時天門瑞氣新,望舒弭節擁重輪。七寶合成修月戶,五色煉就補天人。古來三珥誇靈變,得似重華光滿院。影娥池里漫追歡,眺蟾臺上曾經見。列宿光芒接上臺,也泛兔魄經天來。好及南樓清嘯處,為君賡唱紫云回。
破卯扶頭把一杯,燈前風味喚仍回。高陽社里如相訪,不用閑攜惡客來。
客行愁節換,況復是春歸。檣燕如相訊,汀花亦盡飛。問程猶故國,千里更遲遲。遙憶高堂燕,重嗟定省違。
棋局畫行新觸手,帳文龜殼凈圍床。閤材近取復何好,法意防貪未可涼。自此鉛華須痛遣,疑于縞素或相妨。夜闌天女來求法,君看如何是革囊。背人阿堵未中方,紙閤文書不礙床。正似復裈羞北阮,絕勝斗酒換西涼。來詩肯辦十分賞,去轍猶關一水妨。對面更看枯淡在,應無兒輩紫羅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