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龍田次石川詩韻見贈二首
徵書昨起來京國,老況鄉愁意總真。只可茅堂時聽雨,那堪楓陛更拖紳。故園松菊應無恙,宦海風波幾脫身。乞得君恩賜歸隱,湖山佳處日登巡。
斯文宦邸笑言親,每說吳興想像真。千古峴山青潑黛,四時苕水碧紆紳。篇章妙發風云思,歲月聊需道義身。有約石川同子踐,金焦我是第三巡。
徵書昨起來京國,老況鄉愁意總真。只可茅堂時聽雨,那堪楓陛更拖紳。故園松菊應無恙,宦海風波幾脫身。乞得君恩賜歸隱,湖山佳處日登巡。
斯文宦邸笑言親,每說吳興想像真。千古峴山青潑黛,四時苕水碧紆紳。篇章妙發風云思,歲月聊需道義身。有約石川同子踐,金焦我是第三巡。
第一首:昨日接到朝廷征召的文書前往京城,年老的狀況與思鄉之情都如此真實。只愿在茅草屋中時常聽著雨聲,哪能承受在朝廷上再系上官員的腰帶。家鄉的松菊應該還安好,官場的風波中幾次想要脫身。若能求得君王恩準歸隱,便每日在湖山美景處漫步游覽。第二首:在官邸與文人談笑親近,每次說起吳興都想象得真切。千古峴山青翠如潑黛,四季苕水碧綠曲折如紳帶。您的文章妙發風云般的才思,歲月里暫且需要堅守道義的身心。與石川有約定同訪子踐之地,我在金焦二山應是第三次巡覽了。
徵書:征召的文書。
楓陛:宮殿的臺階,代指朝廷。陛,宮殿的臺階。
拖紳:官員上朝時系著腰帶,此處指任職朝廷。紳,古代士大夫束腰的大帶。
故園松菊:化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代指家鄉。
峴山:在湖北襄陽,晉代羊祜曾登此山,有“墮淚碑”典故,此處借指山水勝景。
苕水:即苕溪,流經吳興(今浙江湖州),為當地名水。
金焦:金山、焦山,均為江蘇鎮江長江中的名山。
此詩為作者與友人龍田、石川的唱和之作。結合詩中“宦海風波”“乞歸”等語,推測創作于作者晚年官場倦怠之時。友人以詩相贈,作者依其詩韻回贈,既回應友人情誼,也借此抒發歸隱心志。
全詩通過和韻酬答的形式,將個人歸隱之愿與友人交游之情融合,以自然意象與官場意象的對比凸顯心志,語言平實而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文人酬贈詩,展現了作者淡泊的人生追求與深厚的文學修養。
身游廊廟意山林,六出花開一寸心。 平地尺書叨載史,瞻天班賀齒諸任。 屢豐歲事常如昔,太素風光直到今。 收斂神功放晴景,白河半夜掃層陰。
樂意相關鶯對語,春風遍滿天涯。生香不斷樹交花。個中皆實理,何處是浮華。 收斂回來還夜氣,一輪明月千家。看梅休用隔窗紗。清光輝皎潔,疏影自橫斜。
觀國丹心切,橫舟綠水遲。 東君如有意,風返曉江吹。
山頭云殲雜燒畬,桃李層層山半家。 謳軋蠻歌聲滿峽,春生龍節爛光華。
老病逾年臥晉江,耽詩性癖未能降。 園林牢落梅經眼,歲月崢嶸酒滿缸。 堂上焚香敬勛德,樓頭回首念家鄉。 黃柑未拜蕭嵩賜,鄉味分珍漫一雙。
乍雨還晴,怨怨怨、天無分別。更那堪、淮流涇水,共人悲咽。佳節每從愁里過,清光又向云中沒。怪啼痕,欲續調難成,柔腸絕。 花弄影,紅殘纈。冰荷覆,瑤琴歇。問梁間燕子,共誰凄切。舉目關河空拭淚,傷心杯酒空邀月。嘆人生,如夢許多般,皆虛擲。
不到茲山二十年,豈知重見舊山川。 煙深雖不見湖水,且看長空萬里天。
巴山樓之東,秦嶺樓之北。 樓上卷簾時,滿樓云一色。
梁山鎮地險,積石阻云端。 深谷下寥廓,層巖上郁盤。 飛梁架絕嶺,棧道接危巒。 攬轡獨長息,方知斯路難。
戒途飛萬里,回首望三秦。忽見天山雪,還疑上苑春。 玉痕垂淚粉,羅袂拂胡塵。為得胡中曲,還悲遠嫁人。
八月長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帶風輕。 極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陽城。
訟堂寂寂對煙霞,五柳門前聚曉鴉。流水聲中視公事, 寒山影里見人家。觀風競美新為政,計日還知舊觸邪。 可惜陶潛無限酒,不逢籬菊正開花。
洞庭春溜滿,平湖錦帆張。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近,江連巫峽長。 帶天澄迥碧,映日動浮光。 行舟逗遠樹,度鳥息危檣。 滔滔不可測,一葦詎能航?
蒼落歲欲晚,辛苦客方行。 大江靜猶浪,扁舟獨且征。 棠枯絳葉盡,蘆凍白花輕。 戍人寒不望,沙禽迥未驚。 湘波各深淺,空軫念歸情。
酌郁既灌,薌蕭方爇.籩豆靜器,簠簋芬飶。 魚臘薦美,牲牷表潔。是戢是將,載迎載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