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夕有感二首 其一
簫鼓分明攪夜闌,
山翁和月倚欄干。
兒童爭噪梅花燭,
不解將花仔細看。
簫鼓分明攪夜闌,
山翁和月倚欄干。
兒童爭噪梅花燭,
不解將花仔細看。
簫聲鼓聲分明地打破了夜的寂靜,我這個老頭伴著明月倚靠在欄桿上。孩子們爭著喧鬧著圍繞在梅花燭旁,卻不懂得仔細欣賞那燭上的梅花。
夜闌:夜將盡。
山翁:作者自稱,指年老的人。
不解:不懂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描繪燈夕(元宵節)場景來看,應是在元宵節夜晚。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有節日氛圍的時期,詩人年老,在熱鬧節日中產生了獨特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借元宵節場景,展現詩人與兒童不同的心境,突出詩人對生活的獨特感悟。其特點是通過對比表現情感,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節日生活和人物心態。
孤根十月已先溫,不待春風破玉痕。冷艷一枝何處見,竹邊池閣水邊村。
磨石岡頭云濕衣,謝公墩上雨霏霏。西風忽捲殘陽出,臨水登山忘卻歸。
炎精無光蜀燼銷,當涂墜地馬蹴槽。矯時之枉遂過正,棄置禮法如毫毛。太行之陽富脩竹,猗猗萬竿似淇澳。一天爽氣風聲清,滿地涼陰云影綠。風流醞籍三四子,適從何來聚于此。中有一人龍鳳姿,土木形骸出泥滓。神交一世皆名賢,渾金璞玉人中仙。攜琴沽酒對青眼,欣然神解皆忘言?;蜃鹘^交書,或為大人傳。窮為途中哭,同向樹下煅。頌酒有德,以酒為名。群豕每同飲,五斗乃解酲。寓情廣陵琴,感舊山陽笛。黃公爐畔互酣歌,廣武觀前閑嘆息。作者七賢矣,一去不再來?;纳郊葻o舊墟落,枯株豈有馀根荄。我觀竹林圖,為作七賢歌。晉人曠達尚玄語,其源起自王與何。二人開其端,七賢為之倡。自從決去禮義防,狂瀾頹波莫能障。后人欲知七賢誰,稽山兩阮劉王向。
粟侯亭前花一園,客來日日費金錢。明朝碧樹春城令,恨不江東問酒船。
關仝善繪事,上宗洪谷師。長素寫幽興,宛似清秋時。天高氣為肅,野曠山自奇。郁郁青于染,巍巍翠欲垂。遠村人語動,近水漁梁支。霜飛萬木變,風冽千家稀??战鞜o際,虛閣客有期。深情歸慘澹,淺絳多媚姿。宣和昔年襲,人世何時遺。子虛愜所慕,把玩常在茲。會合不易偶,聚散聊自怡。書罷爾攜去,何禁神為馳。
曩甘聰黜體還隳。索玄機。守謙卑。地久天長,迤邐志遲疑。法弱馬顛亡羈勒,風花陣,恣奔馳??v橫熟境意熙熙。慕臺池。騁輕肥。蕩散沖和,仙路隔云泥。再展維持天地手,摶真造,長靈儀。
金裁寶勝翻珠髻,云染華箋貼繡楣。庭戶春歸何所覺,暖風吹雪下瓊枝。
酒庫新修近水傍,潑醅初熟五云漿。殿前供御頻宣索,追入花間一陣香。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一年但一會,一夜一年周。猶勝儂兒郎,十載客巴州。
夫君千里妾重闈,哭盡秋天無雁飛。夫不歸來身化石,朝朝風雨望夫歸。
使君閑如云,欲出誰肯伴。清風獨無事,一嘯亦可喚。來從白蘋洲,吹我明月觀。門前遠行客,青衫流白汗。問子何匆匆,王事不可緩。故人錢與李,清廟兩圭瓚。蔚為萬乘器,尚記溝中斷。子亦東南珍,價重不可算。別情何以慰,酒盡對空案。惟持一榻涼,勸子巾少岸。北風那復有,塵土飛灰炭。欲寄二大夫,發發不可絆。
楊城湖口暫經過,沽酒無錢可奈何。白水煮魚嫌味淡,濕薪炊飯苦煙多。落帆且入三叉港,脫險方離萬頃波。東望小橋煙柳外,喜聞漁父一聲歌。
蟲響莓苔葉響廊,月光如雪露如霜。銅壺管領催華發,一夜應添百刻長。
出郭乘清興,扁舟一迅風。山光真黛比,水色與天同。宿鷺班班白,寒楓處處紅。誰知吾勝槩,名冠甬勾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