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仁仲舟中三絕 其三
湘君誰識是皇英,
占得君山冷淡青。
月滿湖平相照處,
姮娥應得見娉婷。
湘君誰識是皇英,
占得君山冷淡青。
月滿湖平相照處,
姮娥應得見娉婷。
有誰知道湘君就是娥皇和女英呢,她們占據著君山那清冷幽淡的青色。當明月滿湖、湖面平靜相互映照之時,嫦娥應該能看見她們那美好的姿態。
湘君:傳說中湘水的神靈,這里指娥皇、女英。
皇英: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她們嫁給舜,舜死后,二人投湘水而死,成為湘水之神。
君山:在湖南岳陽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島。
姮娥:即嫦娥,神話中月宮仙子。
娉婷:形容女子姿態美好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覽洞庭湖時,看到君山和湖光月色,聯想到湘君的傳說而創作此詩,當時心境可能較為閑適、充滿遐想。
這首詩以湘君傳說為題材,描繪了洞庭湖月夜美景。其特色在于巧妙融合神話與現實,營造出奇幻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對自然與傳說的獨特感悟。
外計堂前柳絕奇,南中無此兩渦絲。午風不動休嫌暑,要看枝枝自在垂。
我生十載燈窗間,學書晝夜何曾閒。墨池磨竭滄海水,禿筆堆作西眉山。豪來酒傾八百斛,醉后顛狂隨所欲。手持兔毫任鋒铓,掃破鸞箋千萬幅。一筆橫,一筆直,金鎗豎地錐穿壁。白虹界破青旻天,清泉瀉下丹崖石。一點大,一點小,夜半流星隨月皦。飛空彈石上云霄,出海驪珠燦穹昊。媚如扱花美女逞新妝,勇如操戈勇士當戰場。動如綵鸞紫鳳爭翱翔,勁如秋蛇春蚓各奔茫。態如濃云千萬變,勢若晴空閃雷電。秋空排云鴻雁飛,春江洶涌蛟龍戰。君不見王右軍,當年曾作籠鵝人。丈夫有志亦如此,筆下自有鬼與神。
薰風洲渚薺花繁,看上征鞍立寺門。投老難堪與君別,倚江從此望還轅。
中原克復近來聞,鼓角連天起夕曛。杜老有詩如國史,賈生無策奉明君。櫻桃入夏千株雨,牟麥先秋萬頃云。獨有村南垂白老,曉呼婦子餉初耘。故朝城郭盡空基,今日增修又一時。于越誰人追范蠡,句吳有客似湘累。杏林煮酒心先醉,草閣看山手自支。無限閒情動吟思,綠楊為我一顰眉。柳絲槐幄蔭澄波,十里橫塘翠颯娑。荏苒風光春事晚,清和天氣雨聲多。園廬近遠連桑柘,隴坂高低雜黍禾。靴帽入城塵土暗,故山回首隔煙蘿。
曉氣清明絕世氛,寺鐘遙到枕邊聞。幾聲催上扶桑日,馀韻留回鷲嶺云。詞客吟懷佳句得,禪僧功課早堂勤。覺我昏衢省我志,悠悠克念重華勛。
春明乘曉試新妝,玉輦金輿出建章。三十六宮都望幸,車聲先已向昭陽。
我識龍川處士家,白沙翠竹帶煙霞。水邊門巷千章樹,雨后園籬百本花。對客看云晨倚杖,呼兒掃葉夜燒茶。玉堂金馬成何事,輸與山中老歲華。
枕角歡馀未曉天,銀屏開處數華年。薄裯似霧籠鴛夢,細語如絲透麝煙。不解流鶯還有老,只憐明月等閒圓。即今多謝陽和澤,去去無須憶墜鞭。
踏雪心情等逝煙,回頭轉幸結花緣,可求寬處自成寬。已得春蹤枝蕾直,便無晴意鳥聲鮮,新詩早備舌金蓮。
王母蓬其發,戴勝昆侖山。穆王托八駿,遙遙來相參。視肉陳案桌,珠樹風蹁翻。白云有輕姿,搖曳在空闌。我亦乘馀酲,叩彼仙之關。重扃不可啟,惆悵倚瑯玕。管弦聲淡宕,出窗旋復還。下視人間世,倏忽誰能看。重樓卓以起,轉瞬廢已殘。唯有山中墓,延展長漫漫。
秋波渺渺望中平,醉折蘋花寄遠情。千里共看孤棹去,一尊聊為故人情。云低碧樹江東驛,水繞青山海上城。
平湖草綠生春煙,斜陽牧豎乘烏犍。日光不動牛背穩,后者喘息長繩牽。吾兒讀書懶更魯,少小嬌癡那似女。微官食祿能幾何,歲歲羸驂踏風雨。
有后深知晉國賢,傷心不為海南邊。相逢莫笑無多贈,猶是詞垣舊俸錢。
京國遠來將萬里,士民歡悅共謳吟。久欽西伯施仁政,終見東平樂善心。江帶錦城花爛漫,山橫劍閣樹蕭森。只今宗社安如石,圣念尤親九族深。
江閣醒眠秋正涼,西風殘漏轉離腸。不知天道平分未,巳覺人間一夜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