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唐句壽松師陳老先生
白綸巾下發如絲,龍馬精神海鶴姿。
圣代逍遙更何事,山人勾引住多時。
金波穆穆沙堤月,壽酒年年太液池。
萬里寂寥音信斷,因來相賀語相思。
白綸巾下發如絲,龍馬精神海鶴姿。
圣代逍遙更何事,山人勾引住多時。
金波穆穆沙堤月,壽酒年年太液池。
萬里寂寥音信斷,因來相賀語相思。
白色頭巾下的頭發如銀絲般,精神如龍馬矍鑠、姿態似海鶴瀟灑。圣明時代里自在逍遙無煩憂,被山間隱士吸引在此久留。月光如金波寧靜灑在沙堤上,年年在太液池邊共飲壽酒。萬里之外本寂寥音信斷絕,今日前來慶賀訴說思念情。
綸巾:古代用青絲帶制的頭巾,此處指白色頭巾,為隱士或文人裝束。
龍馬精神:比喻健旺的精神狀態。
海鶴姿:如海上仙鶴般超凡脫俗的姿態。
圣代:指圣明的時代。
山人:指隱居山野的人。
金波:形容月光如金色波浪般流動。
穆穆:寧靜莊嚴的樣子。
太液池:古代宮苑中的池名,此處借指宴飲場所。
寂寥:寂靜空曠。
此詩為集唐句祝壽之作。集唐句是截取唐代詩句組合成新篇的傳統手法,常見于雅集或賀壽場合。作者或為表達對陳老先生的敬意,選取符合壽慶主題的唐代詩句,組合成詩以表祝福,體現文雅之趣。
詩通過集唐句形式,描繪陳老先生仙逸姿態與壽宴祥和,表達贊美、祝壽及思念之情。集句手法巧妙,意象典雅,語言流暢,是祝壽詩中的雅作。
微月斜侵響歊廊,芙蓉清氣滿金塘。鴛鴦只傍闌干宿,也愛君王水殿涼。
狂俠何妨亦粹溫,江門風月此間存。分春館外龍溪閣,一派清流欲問源。
偶來非久住,所得乃無窮。樹淺頻移鶴,天高任轉蓬。自誇雙足健,不覺一瓢空。又復尋幽去,春光處處同。
秋蟲日以喧,秋樹日以疏。君聽草根蛩,泣吊風中梧。壯士秋懷涕,及此清霜初。從來感秋人,一例皆楚聲。吾聞古燕趙,慷慨多不平。惜哉宋玉辭,不使荊軻聽。何處秋聲多,竹外聲歷歷。凄切不禁寒,蕭蕭舊時碧。此中白發愁,餉與秋風客。疇昔旅江湖,夜夜南飛雁。山園柿栗秋,出戶望河漢。袛今寒雁時,中夕起三嘆。黃山秋雕鎪,風露洗崖崿。行行聽清猿,處處采靈藥。秋云老石床,已后十年約。
厄與癡相半,禽將鼠共縣。味雖供客好,名卻使人憐。所下惟雙箸,何妨少一拳。如聞三嗅叟,笑殺雉羹筵。
不為江魚賤,誰能觸熱來。竹枝驚怨女,萍水共深杯。古堠西江上,層城北斗隈。浮家何日定,又棹酒船回。
吁仁乎蛇,無嗔居士之家。蛇也不嗔,夫何世之人,不如彼蛇之仁。
月令驚看呂氏書,忙將蹤跡混樵漁。尚帶馀寒試春服,尋春須在九春初。
足跡尋常懶過橋,棲棲今日又明朝。詩情冷淡霜中菊,服色離披雪后蕉。貧里有誰分米送,禁山無處覓柴燒。老來自笑貪心在,還對清泉補破瓢。
歸興乘秋度玉山,始知佳境在人間。云鴻影外江湖遠,皋鶴聲中日月間。秘閣文章天下手,都門圖畫老臣顏。感公相問無能荅,病客江南正掩關。
扁舟過海島,風便一日耳。咫尺不可期,波濤四十里。朅來雞山下,共浴桃花湯。洗盡塵土骨,心期云水鄉。夜夢掛席南斗傍,金山寺影水中央。海云噓蜃化樓閣,撞鐘擊鼓聞海陽。施食狎鷗沾法味,銜花馴鹿散天香。夕陽萬頃鶻沒處,水涵天影青茫茫。臨風朗詠太白句,鳥飛不盡吳天長。海山道人種白玉,碧眼方瞳照巖谷。遺我天書三十六,模糊塵眼不可讀。醉乘天上紫玉麟,一問東海青童君。天風吹衣毛骨冷,銀河倒浸扶桑云。麻姑兩鬢垂秋霜,人閒滄海變耕桑。歸來笑撫靈松下,春風幾度桃花塢。
平生山水興,最在浣紗洲。更入云門去,無窮是素秋。風含清磬度,水帶落花流。白乳泉邊坐,清泠足久留。
立馬江皋問暮潮,片帆西上路迢迢。人將碧草新晴去,魂對青山暮雨銷。云色自依桃葉渡,月明凄斷鳳凰簫。樓頭濁酒春堪醉,還訪秦淮舊板橋。
碧樹晴霞隱泮塘,此山此水是吾鄉。相攜少日尋詩地,五十年間李十郎。
遠岸依依落日明,吳王醉處少人行。多情獨有垂楊樹,猶送深宮夜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