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 寒月四首 一
寒月迥,霜氣護嬋娟。眼暈乍臨秋水鏡,眉黃初學遠山煙。不盡使人憐。
清賞處,猶自憶華年。移幾當軒添獸篆,捲簾呵手拂鸞箋,人在玉山前。
寒月迥,霜氣護嬋娟。眼暈乍臨秋水鏡,眉黃初學遠山煙。不盡使人憐。
清賞處,猶自憶華年。移幾當軒添獸篆,捲簾呵手拂鸞箋,人在玉山前。
寒冷的月亮高高掛在遠處,霜氣籠罩著美麗的月亮。女子眼波流轉,如臨清澈的秋水鏡;淺淡的眉色,恰似初學遠山的輕煙。這樣的模樣,讓人無限憐愛。在這清雅賞景之處,仍不由得回憶起青春年華。移動幾案到窗前添上獸形香爐的篆香,卷起簾子呵手整理寫有鸞鳳的信箋,人兒仿佛在美玉般的山影之前。
迥(jiǒng):遠,高遠。
嬋娟:形容月亮的美好,此處指月亮。
眼暈:眼波,眼神流轉的樣子。
秋水鏡:比喻清澈如秋水的眼睛。
眉黃:古代女子用黃粉畫眉的妝容。
遠山煙:形容眉色淺淡如遠山的輕煙。
清賞:清雅的賞景、欣賞。
華年:青春年華。
獸篆:獸形香爐中升起的篆狀香煙。
鸞箋(luán jiān):有鸞鳳圖案的精致信箋。
玉山:比喻俊美的人或秀美的景色,此處指環境美好。
此詞為《寒月四首》組作之一,具體創作時間無明確記載。當為作者秋夜(或冬夜)賞景時觸景生情,由寒月、霜氣等景象引發對青春往事的追憶,借女子嬌態與生活細節抒懷之作。
全詞以寒月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色、女子容貌及生活場景的細膩刻畫,將景、人、情融合,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懷念。語言婉約典雅,意象豐富,意境悠遠,展現了作者含蓄深沉的抒情風格。
虎嘯龍興際,乘時自有人。風云開慘淡,天地入經綸。忽報臺星坼,仍傳薤露新。斯民感無極,灑淚叫蒼旻。
柳色鵝黃蘸碧沙,隔溪遙指四娘家。故園春事如今晚,可見東欄芍藥花。
頭白兩文禽,和鳴多好音。韓朋墳上樹,雙宿到如今。
苦熱念西風,常恐來無時。及茲遂凄凜,又作徂年悲。蟋蟀鳴我床,黃葉投我帷。窗前有棲鵩,夜嘯如狐貍。露冷梧葉脫,孤眠無安枝。熠耀亦有偶,高屋飛相追。定知無幾見,迫此清霜期。物化逝不留,我興為嗟咨。便當勤秉燭,為樂戒暮遲。
但識綱宗無實法,為君拈卻眼中塵。鴛鴦繡出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
燭痕長照淚痕乾,懇疏云歸系母安。萬古綱常元有孝,幾人風節肯無官。野云斜度吳江白,山雨初深燕曲寒。須備廟堂前席問,流民蚤入畫中看。
眾妙香中出佛身,小兒造化不能嗔。要知白塔降魔手,黑鬼元來怕黑神。
稻粱離離兮稂莠驕驕。麒不可以偶狼兮鳳不可以侶梟。求羊無人兮鐘子寂寥。哀風觱發兮原野蕭條。四顧彷徨兮憂心且焦。若有人兮在山椒。攜糧負薪兮嘯歌以遨。黜陟無聞兮寵辱不搖。嗚呼吾爾群兮去無待子招。臨流泉兮倚逍遙。無斤我松兮無使柏也凋。
吳宮煙冷水空流,慘澹風云暗九秋。禾黍故基曾駐輦,芙蓉高閣迥添愁。繡楹錦柱蛟龍泣,金沓瑤階鹿豕游。宋玉平生最蕭索,欲將《九辯》賦離憂。
渾淪樸散,天地始玄黃。烏飛兔走漸生,群物類開張。一點如如至性,撲入臭皮囊。游魂失道,隨波逐浪,萬年千載不還鄉。錯了鴻蒙體段,憎愛日相望。卻認父母形骸。做我好容光。劫劫輪回販骨,受盡苦和殃。何人聞早,尋他歸路,瑩然恢廓舊嘉祥。
春雨春風粉黛銷,誰憐黃土葬妖嬌。墓門幸與諸陵近,夜夜香魂不寂寥。
田家酒熟當早歸,天氣漸涼催授衣。一夜西風破霜蕊,芳菲不共芙蓉死。
送春人去,呼酒朋來,輕紅碎櫛。早是雨過,南園凄慄。吹薤露冷,煨芋夢殘,忍覓黃爐前匹。鐙灺誰工買愁筆。繡出畹蘭最苦,難掩騷心宕逸。悵故里移情,長淮引疾,清夜罷哀唧。休詰。荒江異時腸斷,燕支記惹娥眉嫉。金庭花妥,胡麻飯餲,仙影靈湫龍悉。分氈剩感贐恤,絮■天涯淚溢。莽暮煙起。青剡自遙衰草密。
風雪連朝城市閒,敝衣行子獨愁顏。亂聲獵獵搖千樹,寒色茫茫失萬山。事激眼前心自定,名垂身后老相關。尋君夜話聊杯酒,不是王猷空棹還。
雪花剪白忘安蒂,霜葉雕紅不戀枝。爭似隋家宮樹上,四時錦綵不曾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