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王幼霞御史得其友人由江南拓寄江總殘碑,因作秋窗憶遠圖,屬題,為賦此闋
壁滿花秾世已更。讀碑猶記擘箋名。屋梁月落懷人夢,易水霜寒變徵聲。
家國恨,古今情。鏡中白發可憐生。君知六代悤悤否,今夕沙邊有雁驚。
壁滿花秾世已更。讀碑猶記擘箋名。屋梁月落懷人夢,易水霜寒變徵聲。
家國恨,古今情。鏡中白發可憐生。君知六代悤悤否,今夕沙邊有雁驚。
墻壁上繁花正盛,世間卻已變遷。讀著殘碑,仍記得你題箋的名字。屋梁月落,猶似懷人夢中之景;易水霜寒,仿佛傳來變徵的悲涼樂聲。家國之恨,古今同懷的深情,鏡中白發令人憐惜。你可知道六朝匆匆而過?今夜沙邊有驚飛的雁兒。
擘箋:指在箋紙上寫字,此處指友人題箋的名字。
屋梁月落:化用杜甫《夢李白》“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表達對友人的思念。
易水霜寒變徵聲:用荊軻刺秦典故,高漸離擊筑,荊軻歌“風蕭蕭兮易水寒”,變徵為古代樂調,聲調悲涼,喻指家國變故的哀傷。
六代:指建都南京的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代指歷史更迭。
悤悤:同“匆匆”,形容時間短暫。
此詞為作者應王幼霞之邀,題其友人從江南拓寄的江總殘碑所繪《秋窗憶遠圖》而作。江總為南朝陳文學家,歷經六朝更迭,其殘碑引發作者對歷史變遷的聯想。結合清末社會動蕩背景,詞中融入家國之恨與古今興亡之感。
全詞以殘碑為引,借懷友、詠史抒發家國之痛,將個人情感與歷史感慨交織,用典精當,意境深遠,是一首融情、景、史于一體的抒情佳作。
為誰掛席趨炎海,忽爾穿松到夜關。滿眼交游吾白發,側身天地此青山。蛟龍濤浪秋仍壯,鳥雀園林晚獨還。偃蹇尚憐叢桂內,他年寒色共君攀。
名途早日號清修,尚爾祥刑佐一州。幾處干戈猶擾擾,百年襟抱自休休。時平風物應難見,歲晚功名或可收。聞道朝廷思用老,蒼顏云鬢侍宸旒。
一躍龍門去不停,風波萬里入滄溟。久經淺底驚灘險,何懼深淵起巨霆?
藥案常行鼠跡塵,花枝閒結膽瓶春。病馀不放吟詩樂,別久重如識面新。鸚鵡茶香分供客,荼蘼酒熟足娛親。與君共語如銅狄,長作比鄰還往人。
園囿碧山隅,山人此舊居。豪華非往昔,冥漠意何如。古木巢寒鳥,殘陽隱廢墟。傷心醉游處,猶有壁間書。
煙花風月許知音,無事慣為無病吟。豈是情多偏自擾,春心不合托詩心。
前日葵苗匝地青,幾何時節與人平。旁觀指點荼蘼架,折蕊攀條似隔生。
金丸無數綴煙梢,調鼎何緣列上肴。似便主人齏菜腹,一枝低趁入山庖。
大書芳桂揭高堂,甚似燕山竇十郎。會見五枝承雨露,應知獨秀飽風霜。種槐庭外寧無地,栽柳門前自有莊。秪用一經勤教子,嬴金未必勝天香。
瑞氣充閭朝不散,歡聲浮動庭槐。九天邀下壽星來。歌翻白云調,酒泛紫霞杯。八十康疆誰得似,仙風擺落塵埃。斑衣人是棟梁材。他時黃閣上,同看碧桃開。
聽著啼鵑淚滿襟,國亡家破見忠臣。關河歷落三生夢,風雪飄零萬死身。丞相豈能堪獄吏,故侯安得作園人。神農虞夏吾誰適,回首西山繼絕塵。
君馬黃,臣馬赤。君馬馳驅,臣馬辟易。君馬登天閑,臣馬伏槽櫪。二馬同行,一馬太息。
坐曲木床,握烏藤杖。鑄佛祖之楷模,活叢林之氣像。你莫來虎口撩須,誰更敢蛇頭揩癢。
主人茅堂秋瑟瑟,留賓柏塢酒常開。山空白鶴何年去,日暮流螢隔幔來。池草世傳鸚鵡賦,海門東瞰鳳凰臺。黃金白發俱塵土,鷗鳥從君幸不猜。
交舊相看不忍分,此生真合斷知聞。坐中總是江南客,幕下誰空冀北群。數口完歸良細事,百年多病等浮云。由來匡濟須人杰,莫把虛名誤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