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二首
自古龍堆草不生,牧童爭趁水邊程。湖中蘆荻供多用,風度遙吹犢背聲。
紅柳花妍莫可儔,白楊風慘易悲秋。蕭蕭落木榆關冷,最動鄉心倚戍樓。
自古龍堆草不生,牧童爭趁水邊程。湖中蘆荻供多用,風度遙吹犢背聲。
紅柳花妍莫可儔,白楊風慘易悲秋。蕭蕭落木榆關冷,最動鄉心倚戍樓。
自古以來龍堆荒漠寸草不生,牧童們爭著趕向水邊的路程。湖中蘆荻用途眾多,風里遠遠傳來牛背上的清響。紅柳花開得艷麗無人能比,白楊在秋風中更添悲秋意。榆關樹葉蕭蕭飄落,寒氣襲人,最能觸動思鄉之情的,是倚在戍樓上的凝望。
龍堆:即白龍堆,漢代西域著名的沙漠地帶,后泛指邊塞荒漠。
爭趁:爭著趕赴、前往。
儔(chóu):匹敵,相比。
榆關:即山海關,明代長城重要關隘,此處代指邊塞。
戍樓:邊防駐軍的瞭望樓,多為戍邊士兵駐守之地。
此詩或創作于詩人游歷邊塞或戍守期間。詩中‘榆關’‘戍樓’等意象指向明代邊塞背景,通過觀察荒漠草木與戍邊生活,結合個人漂泊或駐守體驗,記錄邊塞風貌并抒發思鄉之情。
《草木二首》以‘草木’為線索,分寫邊塞荒漠與秋景,既展現獨特自然風貌,又借景傳遞戍邊者的思鄉之切。詩中意象典型、手法質樸,是一首兼具畫面感與情感深度的邊塞題材作品。
蘭草葉雖長,一莖祗一花。花多郎所愛,努力作春華。
東君未改上林枯,豈有梅花綴玉膚。且任春風吹料峭,來從石友樂須臾。新醅招飲白居易,長句寄題高達夫。還約舞雩晞發日,二三知己更相呼。
紬書厭塵累,執簡投云關。靈鑰啟玄秘,蕭斧鋤幽奸。書成莫示人,留置此山間。
詩禮家聲舊,儒醫學術專。能尋顏子樂,不讓宋清賢。懶作題橋客,常懷賣藥仙。僑居滁水上,結屋石梁邊。來往磨陀嶺,徜徉庶子泉。酒傾常一斗,琴弄或無弦。每歲推鄉飲,嘉筵肅豆籩。威儀符禮節,矩步中周旋。俯仰真無愧,行藏信自然。誼高時所重,譽美眾爭傳。擬謂身長健,寧知病不痊。玉棺初降地,寶劍忽沉淵。謾致生芻奠,空歌薤露篇。臨風動凄惻,誰為表新阡。
高齋雙塔下,來往愜幽期。近寺鳴鐘夕,遙林過雨時。馬蹄沖溜滑,蟬響入秋悲。莫下憂時淚,朝驂我自疲。
雨馀山色易黃昏,入望無窮是海云。一院落花才別我,半林新月未逢君。淺深螢影愁中見,斷續蟲聲夜后聞。遙憶空江寥寂甚,陶然應狎白鷗群。
君臣天地本難逃,誰道先生睡不牢。三顧江山增感慨,千年祠宇肅焄蒿。歡同魚水知猶淺,跡比蕭曹識更高。運去營中星忽殞,未降心醉幾英豪。
豐山一何高,古屋蒼煙重。開門望吳楚,鳥去天無窮。連山橫巨鰲,白水亙長虹。川原郁佳氣,自古南都雄。炎精昔季興,臥龍起隆中。落落出奇策,言言揭孤忠。時事有可論,生晚恨不逢。漢賊不兩立,大義皎日同。吳人操等耳,忍與分河潼。奪操而與權,何以示至公。一民漢遺黎,尺地漢故封。守民及守土,天地與相終。不能禦寇讎,顧以寇自功。既異鴻溝初,又非列國從。一券捐半產,二祖寧汝容。端本一已失,孤唱誰當從?至今有遺恨,廟柏號陰風。舊聞清泠淵,天籟如撞鐘。山徑野人語,誕幻欺孩童。開元有亂階,鹿飲溫泉宮。黃猿何為者,乃爾能嘯兇。乾坤之大音,久郁理當通。清箱旦夕落,佇爾驚群聾。
官中一范早知名,況復郵筒來往情。卻為青郊深草屩,虛勞紫氣枉柴荊。鴟夷去越從夸疾,魚舍還吳且自輕。見說飛章摧五鹿,那能岳岳傲諸生。
茅屋還相見,冬郊那可聞。荒城連凍浦,落照與寒云。遠樹行時倚,歸途到處分。留君終日語,猶自日思君。
巧留芳艷待春回,不受霜飆苦折摧。應對群葩羞冷淡,數花并作一花開。忍凍拖筇月下看,煙籠繁影共汗漫。緗裘不是多重數,爭奈清宵爾許寒。一枝深雪綻前村,冷落猶能役夢魂。況有堆林春萬疊,傳餐甘此度朝昏。光搖層蕊望晴花,誰把鵝黃染練紗。已是被香侵到骨,不須呼酒但烹茶。玉砌珠攢萼翠中,開時應是費東風。臨摹不著詩人手,剪綵徒勞蠹女工。
白浪高如屋,停舟日已中。長蘆望不到,愁殺石尤風。
枝裊一痕雪在,葉藏幾豆春濃。玉奴最晚嫁東風。來結梨花幽夢。香力添熏羅被,瘦肌猶怯冰綃。綠陰青子老溪橋。羞見東鄰嬌小。
日暮搴門望所思。風吹庭樹月入帷。涼陰既滿草蟲悲。誰能離別長夜時。流嘆不寢淚如絲。與君之別終何知。
我家三洲環大海,深山秀色長不改。中有伊人抱幽貞,木石與居齊畏壘。念母當年矢柏舟,遺脤呵護不勝愁。擬學代耕竊升斗,劬勞萬一何能酬。感激慈闈不逮養,謁銓何心裝北上。棲遲丘壑以窮年,捧檄毛生作何狀。自曾大父壽而昌,簪纓兩世有輝光。自分雖然甘草莽,雁門冠蓋焉能忘。一命初承歡此日,謁廟趨蹌儀秩秩。有子能文稱國珍,會見明時償萬鎰。華堂奕世生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