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 其二
恰則垂髫兩髧
俄然攬鏡千絲
昧老聃守黑義
動墨子染白悲
恰則垂髫兩髧
俄然攬鏡千絲
昧老聃守黑義
動墨子染白悲
剛剛還是垂著短發的孩童,轉眼間照鏡已是滿頭白發。未能領悟老子守黑的深意,卻常引發墨子見染絲的悲嘆。
垂髫(tiáo):古代兒童不束發,頭發下垂,指童年。
兩髧(dàn):頭發下垂的樣子,形容兒童垂發。
俄然:突然,頃刻之間。
千絲:指白發如絲,形容年老。
老聃(dān):即老子,道家學派創始人。
守黑:出自《道德經》“知其白,守其黑”,指保持暗昧、不顯露鋒芒。
墨子:墨翟,墨家學派創始人。
染白悲:《墨子·所染》載墨子見染絲而嘆其色變,此處借指對時光流逝、變化無常的悲嘆。
此詩為劉克莊晚年所作,時作者體弱老病,面對生命流逝的無奈,故以六言組詩形式呈友人竹溪,借回憶與典故抒發對衰老與人生變遷的復雜心緒。
詩通過童年與暮年的對比、道家與墨家典故的化用,簡練而深沉地表達了對時光易逝的悲嘆,體現了劉克莊晚年詩作“善用典、重意趣”的特色。
合瓦團團縳小盆,煙叢分蒔繞秋軒。先教辯葉方知種,更慮澆泉太漬根。寒送馀甘歸藥籠,晚投薄分與柴門。開花解向天涯笑,游子何時憶故園。
聚有情,別有情,夢里吳山點點青。如何夢易醒。風滿庭,月滿庭,花影人愁看不清。階前寒漸生。
惆悵當年使酒來,娼樓紅粉夜相催。可憐明月三分在,不見瓊花半朵開。誰復醉翁堂下柳,更堪從事閣中梅。揚州一片青青草,誰信春來無雁回?
麥浪浮濃綠,山眉暈遠青。光風來婉娩,客意獨伶俜。回雁鳴何許,輕鷗下遠汀。人家總幽隱,煙雨竹門扃。
放情丘壑謝囂氛,逸氣翛然自不群。捷徑豈容留隱士,駕鴻方可是徵君。獨輪車輾巖邊月,十角牛耕隴上云。曾約華山分一半,如何猶不許同分。
三秋風色急寒砧,江上飛云戀故岑。袖拂青烏生顧盻,尊開綠蟻動行吟。金銀夜識龍光氣,去住時關鳳渚心。莫把譚天驚海內,儒門原自重知音。
芳魂和睡倚南枝,羞比梨花蝶未知。暖入羅浮春困早,香迷姑射曉醒遲。不愁夜月青衣濕,應怕江天畫角吹。一點調羹心事在,宵衣枕上覺多時。
章江水,清見底。無魚蝦,有石子。石子何磊磊,行人行未已。東西西復東,鳥飛兔走天地籠。人生豈長好,前度少年今巳老。不如美酒飲千鐘,往來處處皆春風。
暮鴻嘹唳。更晚來地籟,陰風齊起。造作嚴凝,同云黯黯,四海玉龍呈端。妝點萬家清景,普綻瓊花鮮麗。最好是,命詩朋,紙帳圍爐沉醉。吟綴。搜佳制,竹外清香,金蕾噴新蕊。似糝銀沙,或為粉蝶,高下亂飛空里。慶知太平,先兆陰陽和矣。這玄理,遇子猷,同賞江天真味。
逢君懷舊事,把酒惜流年。為問閶門道,垂楊幾處眠。青山不在郭,風雨且開筵。好作平原飲,鶯花春正妍。
思大一條脊梁硬似鐵,被草繩輕輕一絆絆倒,至今草窠里頭出頭沒。
四十猶如此。空辜負、戎馬壯懷,林泉幽思。與世浮沉難自拔,太息年芳彈指。又一葉、秋風將起。點檢多情惟月色,喜浸人、依舊桐陰里。昨既望,今新霽。獸蹄半踐中原矣。問彼蒼、何為夢夢,不張正義。信是人間唯鐵血,要重自強大計。聽前線、方傳勝利。怕說豬肥還馬瘦,漫新亭、浪灑書生淚。雪國恥,修家祭。
朝采山上蕨,暮采澗底薇。雖無粱肉味,聊可以御饑。羔羊薦美酒,飽食同豢犧。玄廬茍未閉,彼此誰是非。
云作斷續峰,煙為濃淡樹。借問此中人,寧知此中趣。
空城隱隱枕鳴條,大禹卑宮萬國朝。九數契中非出洛,八年在外獨乘橇。雨收殘壘苔痕綠,燒過高臺草色焦。君去明州經會稽,神祠走奠莫辭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