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二首
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不與死生變,豈為憂患渝。
西伯囚演易,馬遷罪成書。性剛趣和樂,淺淺非丈夫。
世事如浮云,飄忽不相待。欻然化蒼狗,俄頃成章蓋。
達觀聽兩行,昧者乃多態。舍旃勿重陳,百年等銷壞。
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不與死生變,豈為憂患渝。
西伯囚演易,馬遷罪成書。性剛趣和樂,淺淺非丈夫。
世事如浮云,飄忽不相待。欻然化蒼狗,俄頃成章蓋。
達觀聽兩行,昧者乃多態。舍旃勿重陳,百年等銷壞。
君子有恒定的氣度,遭遇變故能從容自如。不會因生死而改變,怎會因憂患而動搖。西伯被囚禁時推演《周易》,司馬遷受刑后寫成《史記》。性格剛強追求和樂,淺薄之人算不上大丈夫。世事如同浮云,飄忽不定難以長久。瞬間由白云變成蒼狗,一會兒又成了車篷的樣子。豁達的人順其自然,糊涂的人卻變化多端。放下這些不必再陳述,百年之后一切都會消逝。
常度:恒定的氣度。
自如:從容自如。
渝:改變。
西伯囚演易:指周文王姬昌被紂王囚禁羑里時推演《周易》。
馬遷罪成書:指司馬遷遭受宮刑后完成《史記》。
趣:追求。
欻(xū)然:忽然。
章蓋:車篷。
達觀:心胸開朗,見解通達。
昧者:糊涂的人。
舍旃(zhān):放下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來看,詩人可能處于一個社會動蕩、世事多變的時期,目睹了許多人在困境中動搖或沉淪,因而創作此詩來表達對君子品格的贊美和對豁達人生態度的倡導。
這首詩主旨在于倡導君子應具備堅定的品格和豁達的人生態度。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以歷史人物的事跡增強說服力,同時運用比喻生動描繪世事無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征衫單薄冷于秋,徙倚疏芳且暫留。后夜相思應更遠,一襟煙雨夢蘇州。
彌襟萬千秋,慰眼難一掬。好花開較遲,已履繁霜肅。安能展過隙,暇及秋陽暴。潛幽或終古,誰與昭此伏。芳馨雖不展,應候聊結束。浮生繭修途,逝者當何贖。
吟得詩成寫貝多,維摩問訊意如何?貪看案上《傳燈錄》,不管門前奏凱歌。寸寸娑羅低作樹,累累窣堵亂成波。黃花翠竹西風外,杖屨無嫌屢見過。
即使程朱今復生,也須舊說一番更。若還究竟昆崙頂,姬孔明明有法程。
夜過浮丘月滿山,一尊相對坐漫漫。門臨大海風濤壯,家有小天星斗寒。
育我嘉生,神惠是仰。載致斯幣,庶幾用享。鼓之舞之,式繄爾神。錫福無疆,佑此下民。
關東歸不得,豈是愛他鄉。草碧馀花落,春閑白日長。全家期圣澤,半路敢農桑。獨立應無侶,浮生欲自傷。
水宿荒村夕照間,奔流怪石斗潺潺。白醪似蜜聊供醉,過盡嚴陵大浪灘。
風雨關山杜宇哀,神州回首盡塵埃。驚聞白禍心先碎,生作紅顏志未灰。憂國漫拋兒女淚,濟時端賴棟梁才。愿君手挽銀河水,好把兵戈滌一回。
亦有高秀姿,亭亭滿月相。得霜乃清嚴,禁雨不悽愴。空室了無悅,得意千載上。龍章雖雋烈,天黥偶遺忘。出為一大事,甘此詩酒放。
百年后死痛無涯,地下寧追執論差。云暗九疑天路杳,欲從何處訴重華。
為搗清砧素,令人念藁砧。近寒將雁至,入夜正蛩吟。霜月三更杵,關山萬里心。金風何太弱,不與送馀音。
香霧濕云鬟。蕊佩珊珊。酒醒微步晚波寒。金鼎尚存丹已化,雪冷虛壇。游冶未知還。鶴怨空山。瀟湘無夢繞叢蘭。碧海茫茫歸不去,卻在人間。
黃陵廟前春雨足,湖皋煙樹錦模糊。慟天大嘆苦無語,二女祠中叫鷓鴣。
盥帨于下,有盤有匜。饋酌于上,有登有彝。服容柔止,進退優止。即事寅恭,神其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