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江道中二首
金陵回望暮云平,舟過洪都又幾程。千里關河諳客況,一囊琴劍繫離情。
亂山縈繞峰雙峙,戍鼓凄涼夜五更。風雨蓬窗紅燭灺,迢迢驛路此孤征。
頻年作客挈行裝,人為貧驅走四方。路出南昌多勝跡,主依東道況同鄉。
浣花身世三秋感,騎省年華兩鬢蒼。還祝萱堂長健飯,漫憐游子困風霜。
金陵回望暮云平,舟過洪都又幾程。千里關河諳客況,一囊琴劍繫離情。
亂山縈繞峰雙峙,戍鼓凄涼夜五更。風雨蓬窗紅燭灺,迢迢驛路此孤征。
頻年作客挈行裝,人為貧驅走四方。路出南昌多勝跡,主依東道況同鄉。
浣花身世三秋感,騎省年華兩鬢蒼。還祝萱堂長健飯,漫憐游子困風霜。
回頭眺望金陵,傍晚的云彩與地平線平齊,船經過洪都又走了幾程。走了千里關河熟悉了游子的境況,一囊琴劍寄托著離情別緒。群山環繞,兩座山峰對峙,戍鼓在凄涼的五更夜里響起。風雨敲打著船窗,紅燭熄滅,在這漫長的驛路上獨自遠行。多年來帶著行裝四處做客,人因為貧窮被驅使到四方。路過南昌有很多名勝古跡,主人是同鄉又以東道主之誼相待。有著像杜甫一樣身世的秋日感慨,到了像賀知章那樣的年紀兩鬢已蒼蒼。只希望母親能一直健康吃飯,不要憐惜游子在風霜中受困。
金陵:今江蘇南京。
洪都:今江西南昌。
諳:熟悉。
繫:同“系”,寄托。
戍鼓:戍樓上的更鼓。
灺(xiè):蠟燭熄滅。
頻年:多年。
挈:攜帶。
東道:指主人。
浣花:指杜甫,杜甫曾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居住。
騎省:指賀知章,賀知章曾官太子賓客、秘書監,世稱“賀監”,又因其曾任太子右庶子兼崇文館學士,加銀青光祿大夫,故又稱“賀騎省”。
萱堂:指母親。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可看出詩人多年為生計奔波,在經過南昌等地的旅途中有感而發。當時社會可能存在生活不易、人們為了生存四處奔走的情況,詩人自身也處于漂泊的狀態,內心充滿了對生活的感慨和對家人的牽掛。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游子漂泊之苦和對家人的思念。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與直抒胸臆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能反映當時普通文人的生活狀態和情感世界。
山靈未許到天池,又作西林一宿期。
寺是晉時陶侃宅,記傳隋代率更碑。
山椒云氣易為雨,客子情懷多費詩。
暫借蒲團學禪寂,茶煙飛繞鬢邊絲。
欲訪山中寺,沿堤石甃長。
寶坊兵后廢,御帖窖中藏。
故址生秋草,寒窗帶夕陽。
孤僧出迎客,滿口話凄涼。
琴劍長為客,詩書欠策勛。
老來臨鏡懶,愁里把杯勤。
北鴈寒離塞,秋鷹健拂云。
物情能奮發,人不解超群。
瀏陽誰謂小,桑柘萬家春。
遠宦逢知己,推心在惠民。
速宜還縣債,聞早綴朝紳。
說與諸公道,方巖后有人。
太守自監軍,片膽大如身。
立馬斬數賊,犒軍捐萬緡。
威行千里外,手活一城民。
孰謂書生怯,書生中有人。
細讀石屏記,臨風覺厚顏。
如何一片石,欲比眾名山。
浪跡江湖上,歸身巖壑間。
漁樵爭半席,人笑老癡頑。
日月易流轉,一年仍一年。
身從憂患老,事逐歲時遷。
白首未聞道,清貧不愧天。
寒林松柏瘦,花柳又春妍。
東風入仗慶云翔,百辟朝元奉玉皇。
一代安危寄黃發,群生枯瘁轉青陽。
梅花結果調勛鼎,柏葉宜年上壽觴。
宰相黑頭天子圣,頼公同與措時康。
世事真如夢,人生不肯閑。
利名雙轉轂,今古一憑欄。
春水渡傍渡,夕陽山外山。
吟邊思小范,共把此詩看。
忘家甘旅食,憂國屬愁顏。
有客佩金印,何人守玉關。
風霜晚秋后,天地夕陽間。
痛灑傷時淚,別公歸故山。
胸次詩書一派清,學如耕稼到秋成。
十年閉戶存吾道,萬事無心逐世情。
葉落花開關氣數,山長水遠是功名。
摩挲老眼看新貴,九鼎鴻毛孰重輕。
短簷紗帽舊麻衣,鐵杖扶衰步履遲。
老去分為無用物,客游誰道有歸時。
豐年村落家家酒,秋日樓臺處處詩。
生長此方真樂土,江淮百姓政流離。
宛如公干臥漳濱,枕上窮吟過一春。
遣病每懷詩眷屬,訪醫因問藥君臣。
鉆龜小卜占災數,覽鏡羸形類別人。
寄語霅川賢太守,新詩莫厭話愁頻。
紅葉無人掃,黃花獨自妍。
聽談天下事,愁到酒樽前。
水闊終非海,樓高不到天。
昔人已懷古,況復后千年。
鴈豈關兵氣,魚常被火災。
御軍先擇將,立國可無財。
濟世須人物,忠言是福媒。
西山今已往,更待鶴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