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出省馬上有懷蔣穎叔
新淬魚腸玉似泥,將軍唾手取河西。
偏裨萬戶封龍額,部曲千金賜裊蹄。
制詔行聞降紫泥,簪花且醉玉東西。
羌人誰謂多籌策,止有黔驢技一蹄。
新淬魚腸玉似泥,將軍唾手取河西。
偏裨萬戶封龍額,部曲千金賜裊蹄。
制詔行聞降紫泥,簪花且醉玉東西。
羌人誰謂多籌策,止有黔驢技一蹄。
新淬煉的魚腸劍鋒利得如玉化泥般,將軍能輕易奪取河西之地。偏將裨將能獲萬戶侯的封爵,部下士卒也會被賞賜千金。很快就能聽到用紫泥封印的制詔下達,且先簪著花醉飲美酒。誰說羌人多有謀略,他們不過只有黔驢那一點本事罷了。
淬:淬煉,鑄造刀劍時把刀劍燒紅浸入水中使堅硬。魚腸:寶劍名。
唾手:比喻極容易。河西:指黃河以西地區。
偏裨:偏將,裨將,將佐的通稱。龍額:指龍額侯,漢代有龍額侯韓說等,這里泛指封侯。
部曲:古代軍隊編制單位,這里指部下。裊蹄:即馬蹄金,漢代的一種金幣。
制詔:皇帝的命令。紫泥:古人用泥封書信,皇帝詔書用紫泥封緘,后因稱詔書為紫泥詔。
玉東西:指酒杯。
黔驢技一蹄:出自柳宗元《黔之驢》,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可能處于宋與羌等少數民族的軍事對峙時期,宋軍有出征作戰的計劃或行動。詩人可能是在看到軍隊出征相關情景,或是聽聞軍事動態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展現出對戰爭勝利的信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宋軍出征勝利的期望和對敵人的蔑視。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豪邁,運用多種表現手法營造出積極樂觀的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特別著名,但反映了當時的軍事形勢和文人對戰爭的態度。
玉饋清如鏡,無乾復一樽。忘憂憑此物,難老不須言?;獯撼跖?,鶯聲日已喧。酒泉君挹注,自此更源源。
肩聳三峰峻,眉厖八字橫。玄談人絕倒,家法句新清。八俊先張子,諸公少賈生。已傳烏鵲喜,欲聽鹡鸰聲。
儂家住在西湖邊,暮暮朝朝得見蓮。恨殺昨宵無賴雨,水深尋藕總無緣。
冰解初分竇,波平便泛舟。岸花紅吊影,沙鴨綠昂頭。漾漾通仙穴,潺潺入故城。晚來丘壑思,并為一渠聲。短綠抽心草,深紅半面花。游魚知底事,跳碎水中霞。已開臨水徑,自作探花人。岸柳何為者,都盧欲占春。橋腳時依樹,階唇便作河。初無心可洗,誰作洗心歌。
飛雪天山來,飄聚繩欞外。蒼云暗九重,北風吹萬籟。有酒招親朋,思與清顏會。熊席惟爾安,羔裘豈吾帶。公子不垂堂,誰肯憐蕭艾。
三冬無白雪,細雨滴空階。宛似鄉園外,荒煙傍水涯。
仗鉞出雁門,踴躍萬人靡。為國敢顧家,誓眾唯有死。金鼓聲不嘩,旌旗色何起。不系五單于,無顏見天子。
圓冠思得多于鯽,刻木惟宜少似彪。
剪水作花開,紛紛天上來。聲清偏傍竹,艷冷欲欺梅。積潤滋牟麥,馀膏丐草萊。窮閻休嘆息,數日是春回。
忽憶乘高躅,因知溯急流。陶潛初罷令,李廣不封侯。
自憐妾薄命,敢怨主恩移。遘此萋菲日,能忘歡樂時。秋風難再熱,落葉不勝悲。獨有高樓月,流光與恨隨。
扁舟同載出江濱,轉瞬翻成兩路分。惆悵曉來頻縱目,滿城風雨萬山云。
重英迷宿雨,巧笑聘春風。壽汝一卮酒,勿嫌肌太紅。
青青桃李少年時,正好歡娛又別離。直到紅顏都去了,卻來相對喜成悲。
誰識此中未定居。難言信息語音殊。自慚僮仆尚稱儒。小市斜陽人馬聚,半塘紅樹水云疏。倚樓待月憶來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