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海后十首
曾聞兵革話承平,幾見承平話戰爭?
鶴盡羽書風盡檄,兒談海國婢談兵。
夢中疏草蒼生淚,詩里鶯花稗史情。
官匪拾遺休學社,徒驚絳灌漢公卿。
曾聞兵革話承平,幾見承平話戰爭?
鶴盡羽書風盡檄,兒談海國婢談兵。
夢中疏草蒼生淚,詩里鶯花稗史情。
官匪拾遺休學社,徒驚絳灌漢公卿。
曾經聽聞在戰亂時人們談論太平,又有幾次能見到在太平時期談論戰爭呢?信鴿都用來傳遞軍事文書,風里仿佛都帶著檄文,小孩和婢女都在談論海外國家和戰事。夢中書寫奏疏為百姓流淚,詩里描繪鶯花卻飽含野史般的感慨。那些官員和匪類撿取遺事別再搞什么學社了,只是讓朝中大臣們徒然驚恐。
兵革:指戰爭。承平:太平。
羽書:軍事文書,插鳥羽以示緊急。檄:檄文,古代用于征召、聲討等的文書。
疏草:指奏疏的草稿。蒼生:百姓。
稗史:野史。
休學社:這里可能指一些人搞的類似社團活動。
絳灌:指西漢的絳侯周勃和潁陰侯灌嬰,這里代指朝中大臣。
這首詩創作于晚清時期,當時中國面臨列強侵略,戰爭頻繁,社會動蕩不安。詩人看到國家局勢危急,人們對戰爭的關注和議論增多,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反映晚清戰爭局勢下社會的狀況和人們的心態,批判一些無實際意義的行為。其特點是將現實與夢境、感慨與批判相結合,在晚清詩歌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了時代的動蕩和文人的憂慮。
熙載真名士,風流追謝安。每留賓客飲,歌舞雜相歡。卻有丹青士,燈前密細看。誰知筵上景?明日到金鑾。
晚泊龍江上,君歸我未行。乘流喜風順,看月待潮生。水市浮舟賣,漁燈入夜明。鄉心與離思,擾擾夢難成。
吏部聲名動一時,中原人物未全衰。低摧不用還歸去,坐守遺經可療饑。
棄承君父業,來截武王騑。泥古頑難化,徒知唯德依。不諳人肉宴,但嘆道心微。無故慚周粟,終歸去采薇。
一徑栽培九畹成。叢生幽谷免敧傾。異芳止合在林亭。馥郁國香難可擬,紛紜俗眼不須驚。好風披拂雨初晴。
自笑平生,一家溫飽資羊脯。溯洄五十五春秋,力每加餐努。歷盡艱難險阻。矧更遇、西河之苦。為兒卜兆,為婦求醫,為孫傭乳。茅屋秋風,年來久慣牽蘿補。盱衡二十二區分,氣恁揚眉吐。佯作癡頑聾瞽。切莫笑、乾坤一腐。我原為我,伊可由伊,汝還聽汝。
不見先生系所思,交游何地覓襟期。坐來忽化身無病,傳是成仙我亦疑。剝啄藥瓢偷鶴嘴,緘縢詩草付蛛絲。遙吟舊寄皆珠貝,只恐能飛物亦奇。
樵蹊漁舍,行到前村也。認取青簾樓外掛,休問新來酒價。昨朝乍典春衣,今朝日暖風微。拚得醉扶歸去,深山臥聽鶯啼。
五嶺秋清瘴欲消,尉佗城外鎖岧峣。金鵝岫暖花爭發,玉兔宮寒葉未凋。明月自吹靈隱粟,白云誰誦小山謠。天香莫怪誇君采,曾躡仙人上漢橋。
盡君一夕歡,滯我三百里。風波仕路間,相知亦能幾。
大夏王庭前納款,大秦歸義繼來降。舞鸞歌鳳音相和,未許天山數帝江。
琬琰何時寫,磨崖紀圣功。石紅經火烈,字綠見苔封。疏決功能就,懷襄害亦窮。魚蝦民免化,至德與天同。
材官角射技爭施,十石輕開未是奇。虛發自矜能下雁,陰山愁殺射雕兒。
冒雨離家去,今朝江上回。妻兒憐我醉,懷抱為誰開。山谷多豺虎,田園半草萊。生涯無可問,不惜坐蒼苔。
蟬鳴山郭晏,一棹出煙扉。涼風將皓月,迢遞送君歸。自識門前樹,遙聞窗下機。應嘆緇塵滿,臨流一浣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