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
未曾刪訂未堪存,古作三千亦太繁。一自圣人編得所,至今學者擅專門。
全經窮盡須三頌,要旨參來蔽一言。若問正葩何自始,溫柔敦厚是詩源。
離騷賦祖兼詩祖,未有無情更有詩。會意不須求甚解,闕疑乃可賞其奇。
沉冤到底誰哀訴,異悟回頭自苦思。學得歌章維九辨,蕭蕭秋氣不勝悲。
生風嘯虎擅劉曹,莫角奇才是兩豪。后世幾曾追漢魏,當年直欲薄風騷。
非非想掛羚羊角,作作芒含玉兔毫。我輩筑壇思學步,端應品格樹清高。
晉氏清言亦雅騷,元音莫雜土音操。不隨里耳嫌聲大,乃唱歌喉擅曲高。
六代煙花空剩粉,三唐滋味足流膏。浸淫初盛參中晚,全豹窺來一世豪。
詩仙詩鬼又詩囚,去取多偏各有由。奇想都能憑己出,雄詞何必與人猶。
直探學海無量底,便立騷壇最上頭。觸手生春皆妙諦,翻新花樣也風流。
后來五代僅戔戔,大宋風華三百年。漫恨流波盡滄海,請看涌斛出源泉。
西昆縱有新聲仿,南渡非無古調傳。詩運亦隨炎運轉,要知氣數使之然。
金元詩味少淵涵,風格蕭疏卻不慚。勁氣由來在西北,和聲可得似東南。
百年上下興亡疊,兩代源流正變參。學杜遺山推首出,一家籠盡百家談。
元后明詩辨體裁,扢揚一代亦多才。七賢久已風流繼,四子先將氣運開。
誰把新音翻始作,轉教別調失原來。可知當日虞山論,乘隙而攻匪忌猜。
國朝雅詠直賡歌,名作如林較昔多。百代風謠歸采錄,萬家韻學受包羅。
言詩派本圣賢衍,入樂聲真天地和。鳴盛都由性情正,寧徒景物善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