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紫微閣和陳公望韻
紫微樓閣倚崔嵬,坐擁群真四望來。
勝地煙霞浮法界,洞天雞犬隔云隈。
當軒朔樹含秋色,繞檻燕山對酒杯。
玄覽未能論出世,憑虛吾意數遲回。
紫微樓閣倚崔嵬,坐擁群真四望來。
勝地煙霞浮法界,洞天雞犬隔云隈。
當軒朔樹含秋色,繞檻燕山對酒杯。
玄覽未能論出世,憑虛吾意數遲回。
紫微閣倚靠在高聳的山峰上,仿佛坐擁眾多仙人,向四周眺望。這名勝之地的煙霞在佛界般的天地中飄浮,仙洞的雞犬被云霧阻隔在山彎。面對軒窗,北方的樹木蘊含著秋色,環繞欄桿,燕山正對著酒杯。我雖未能領悟超脫塵世的道理,卻憑虛而立,思緒徘徊許久。
崔嵬:高聳的樣子。
群真:指眾多仙人。
法界:佛教語,這里形容如佛界般的境界。
云隈:云霧繚繞的山彎。
玄覽:深刻觀察、洞察。
憑虛:憑依虛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是在秋日,詩人登上紫微閣,面對眼前的秋景和壯闊的自然景象,有感而發。當時詩人或許處于對人生、對出世等問題的思考中。
這首詩主旨圍繞秋日登閣的所見所感,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意境深遠。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較高的寫景抒情能力,體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和精神追求的關注。
開門即歧路,放眼是神州。能畫江山麗,何須上下求。清詞真敵國,此日喜同仇。憶子當年語,南陳北有周。
秋風轉盼著庭柯,人事寧須勞者歌。狂笑無端成放浪,浮生如寄感奔波。昨非未信今皆是,世短徒傷意孔多。有限芳醪落吾手,無窮醉眼看山河。
章江門下春水來,黃流渾渾無津涯。居人爭言二月八,水神作會多風雷。擁衾聽雨坐中夜,我船明發開未開。濕云十里接南浦,滕王高閣空崔嵬。我歌欲登江上臺,吁嗟行路真難哉。莆陽諫草忽在眼,歌聲入江江欲回,君看鐵柱生莓苔。
主人端不俗,景物亦相宜。手種軒前桂,聯芳共幾枝。
柳絲柳絲長復長,雖長難系紫鴛鴦。鴛鴦飛逐落花去,使我攀絲空斷腸。使君欲執鴛鴦鳥,來向東湖臨浩渺。更憐魚尾紅篩篩,不惜竹竿長裊裊。佳人忽自羅浮來,中有梁陳多麗才。云霞被服三銖剪,蝴蝶文章五色裁。風流攜得諸伎樂,娥郎一曲傳邊朔。十番大小更誇人,諸童新就吳儂學。使君淵雅最知音,邀下樓船更鼓琴。章句離騷殊未已,弦歌三百一何深。公馀祗欲尋高士,荷葉荷花映人吏。著書卻笑葛稚川,虛無但道神仙事。
曩昔淮濱母,王孫一飯將。鑒如君子哲,義有大賢方。溪壑哀龍淺,風云感鳳驤。千金終以贈,寸念本難忘。草澤憐誰解,英雄困乃常。漂亭馀落日,楚劍失秋霜。墓與黃塵古,祠同綠水長。憫窮人口播,報德簡書光。慷慨參遺像,清酤薦紫芳。
不除豪氣讓名流,已著袈裟萬慮休。使酒灌夫曾誤學,搥琴安道敢同儔。新來解破三般惑,那肯還添一段愁。夢里故人誰是幻,忽驚鐘斷悟浮漚。
馬尋舊路知歸去,龜放長淮不再來。乍辭龍尾道,來刺虎頭城。靈山一片云邊雨,每為熙朝作歲豐。
衛玠肌膚杜牧神,謝娘諸弟各清真。肯沿綠幘庖人例,人主當筵問主人。
團扇輕寒度翠樓,金針穿罷理箜篌。君王萬歲方行樂,愿與年年井樹秋。
楚人云千金,不如布一諾。由也以片言,折獄良不錯。忠諒在人耳,隱然聞諤諤。對談恒借軀,萬乘遺如屩。所以國諸侯,不負布衣約。意氣吐白虹,千尋走寥廓。今人徒囂囂,此道委溝壑。仲連寧蹈海,豈獨秦風薄。
觚不觚兮觚不觚,腳根無力眼模糊。利名總是迷人路,歸去青山有坦途。
沉珠浦前惡氣起,玄甲朱裳附如蟻。紅旗五丈畫蚩尤,海艚掠盡行商死。廟堂肉食運權謀,刀尺紛紛搔獄市。街衢橫尸君不聞,調燮安能輔天子。
書劍東游客四明,風流從事最多情。酒香邀共山公醉,詩好吟如水部清。洗馬柳陰潮欲白,呼鷹原上雨初晴。龍門定有重來約,掃月青松聽瀑聲。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