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藤蓑詞○藤蓑白沙隱服五首 其一
籊籊江門舊釣竿。如今落手盡清閒。
鱗鱗三六雙雙鯉,歷歷千重疊疊山。
斜月落,曉霜殘。藤蓑耐得一江寒。
橛頭信水亭亭去,鯨浪驚雷午夢安。
籊籊江門舊釣竿。如今落手盡清閒。
鱗鱗三六雙雙鯉,歷歷千重疊疊山。
斜月落,曉霜殘。藤蓑耐得一江寒。
橛頭信水亭亭去,鯨浪驚雷午夢安。
江門那挺拔的舊釣竿,如今拿在手中盡享清閑。釣起了一尾尾成雙成對的鯉魚,眼前是重重疊疊連綿的山巒。斜月西沉,曉霜將盡,披著藤蓑能忍受一江的寒冷。小船隨水悠悠前行,即便有驚濤駭浪,在午夢中也能安然。
籊籊(tì tì):竿長而尖削的樣子。
三六雙雙鯉:指釣起的鯉魚。
橛頭:指小船。
信水:隨水漂流。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詞中可推測詞人處于一種遠離塵世紛擾的狀態,可能是在隱居生活中創作,表達對這種閑適生活的享受。
這首詞主旨是展現閑適的隱居生活,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超脫。它體現了詞人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追求隱逸的一種心態。
郎官休浣憐遲日,野老歡娛為有年。
幾處折花驚蝶夢,
直到閉關朝謁去,鶯聲不散柳含煙。
一人理國致升平,萬物呈祥助圣明。
天上河從闕下過,更對樂懸張宴處,歌工欲奏采蓮聲。
朝列稱多士,君家有二難。
貞為臺里柏,芳作省中蘭。
夜宿分曹闊,晨趨接武歡。
每憐雙闕下,雁序入鴛鸞。
每看苔蘚色,如向簿書閑。
幽思纏芳樹,高情寄遠山。
雨痕連地綠,日色出林斑。
卻笑興公賦,臨危滑石間。
娶妻生子復生男,獨有君家眾所談。
荀氏八龍唯欠一,誰道眾賢能繼體,須知個個出于藍。
一官何幸得同時,
十載無媒獨見遺。
今日不論腰下組,
請君看取鬢邊絲。
本梡稀難識,沙門種則生。
葉殊經寫字,子為佛稱名。
濾水澆新長,燃燈暖更榮。
亭亭無別意,只是勸修行。
西掖馳名久,東陽出守時。
江山婺女分,風月隱侯詩。
別恨雙溪急,留歡五馬遲。
回舟映沙嶼,未遠剩相思。
迢遞山河擁帝京,參差宮殿接云平。
風吹曉漏經長樂,
自憐久滯諸生列,未得金閨籍姓名。
愿以金秤錘,因君贈別離。
鉤懸新月吐,衡舉眾星隨。
掌握須平執,錙銖必盡知。
由來投分審,莫放弄權移。
近遠從王事,南行處處經。
手持霜簡白,心在夏苗青。
回雁書應報,愁猿夜屢聽。
因君使絕域,方物盡來庭。
細雨未成霖,垂簾但覺陰。
唯看上砌濕,不遣入簷深。
度隙沾霜簡,因風潤綺琴。
須移戶外屨,簷溜夜相侵。
傍海皆荒服,分符重漢臣。
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
執玉來朝遠,還珠入貢頻。
連年不見雪,到處即行春。
南國佳人去不回,
洛陽才子更須媒。
綺琴白雪無心弄,
縱令奔月成仙去,
且作行云入夢來。
古郡鄰江嶺,公庭半薜蘿。
府僚閑不入,山鳥靜偏過。
睥睨臨花柳,欄干枕芰荷。
麥秋今欲至,君聽兩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