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送桂花 其二
道眼如如了色空,
維摩方病散花中。
杜陵有酒勤相覓,
留俟清齋出梵宮。
道眼如如了色空,
維摩方病散花中。
杜陵有酒勤相覓,
留俟清齋出梵宮。
具有洞察真理之眼已看透色空之理,如同維摩詰居士患病時面對散花一樣淡定。杜甫若有美酒定會常常尋覓知音同飲,我且留著這桂花,等清凈齋戒結束后從佛寺出來再好好賞玩。
道眼:指能洞察真理的眼力。如如:佛教語,謂常在。色空:佛教語,“色”與“空”的并稱。色,指事物的現象;空,指事物的本質。
維摩:即維摩詰,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薩,曾稱病在家,與文殊師利等討論佛法。散花:佛教儀式,以散花表示對佛的供養。
杜陵:指杜甫,杜甫曾居杜陵,自號少陵野老。勤相覓:常常去尋找。
俟:等待。清齋:指持齋吃素。梵宮:指佛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相對寧靜、有機會接觸佛教文化的環境中,或許是在寺廟附近生活或與僧人有交往。當時詩人可能在進行一些修行活動,心境較為平和、超脫,友人送桂花,詩人便以這首詩回應。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佛法的領悟和對清凈生活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用典巧妙,將佛教典故與文人情懷相結合,營造出獨特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佛教文化的喜愛和融合。
遠碧繞庭色,參差映日明。竹間翠煙發,竹外雙鳩鳴。徑曲繁枝裊,嫣紅入望盈。博山微一縷,煙浮畫羅生。芳樹清風起,飄飖落霰輕。
伴聽木天風颯颼,十年名紙愧生毛。龍韜暫出塵氛靜,文教兩司聲望高。笑引山杯誇卓犖,指談霜鬢惜蕭騷。翠屏僻遠經過少,看竹哦松不憚勞。
蜜漬金桃始獻新,禁城三伏絕囂塵。炎蒸微至清寧殿,玉杵敲冰賜近臣。
風急乘舟破浪來,寺僧邀上最高臺。云拖香閣浮空立,月照瓊花入鏡開。山勢古今長作柱,潮聲日夜似聞雷。登臨正喜思鄉望,況值新秋一雁哀。
世路風波老不禁,一廛歸買就槐陰。坐詩為累言難解,因酒成狂病轉深。山月荒涼窺斷夢,壁燈青黯伴微吟。十年積毀應銷骨,豈礙孤云萬里心。
宋武登高酣戲馬,侍臣陪宴話傷蛇。金釵各帕風吹落,繡帽親宣菊插斜。感慨長刀遮敝邑,悽涼短褐吊官家。欲沽一滴澆行在,掛杖無錢何處賒。
花花葉葉正含芳,麗景朝朝夜夜長。何事江南春去盡,子規聲里駐年光。
草爛松枯太劇晴,轉多煩熱是舟行。驚湍夜入還家夢,疑是青林風雨生。
山繞松門水繞溪,石房深洞老猿棲。尋思古寺多年別,回首孤峰萬象低。香印半銷無宿火,苔錢全沒有留題。主人記得靈山否,世路多岐定不迷。
一牛動是萬錢值,墨指一作何紛綸。安得田家真有此,坐令四海無饑民。出處由來祇一涂,區區分別欲何如。試看信手作毛角,絕勝當年陶隱居。
東風入仗慶云翔,百辟朝元奉玉皇。一代安危寄黃發,群生枯瘁轉青陽。梅花結果調勛鼎,柏葉宜年上壽觴。宰相黑頭天子圣,賴公同與措時康。
虎踞王祠蔭柏森,西泠風雨掠長吟。一槍夙立安邊志,四字長鐫報國心。三十功名交聵主,八千路斷斷愚忱。佞臣白鐵身何鑄,一膝堂前跪古今。
夙齡愛遠壑,晚蒞見奇山。標峰彩虹外,置嶺白云間。傾壁忽斜豎,絕頂復孤圓。歸海流漫漫,出浦水濺濺。野棠開未落,山櫻發欲然。忘歸屬蘭杜,懷祿寄芳荃。眷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
三朝元老,忽賦歸來,未了君王眷矚。平生事滿丹青,有何不足。鄉里爭看天上人,笑聲喧動西湖曲。從今后、山南山北,到處隨吾所欲。曾讀漢唐宋,許多年,只一本名臣錄。試與從頭點檢,幾人全福。天留綠野舊規模,清風吹醒紅塵目。任教他、桃李開遍,公門不如松菊。
云際一江小,飛流直到城。穿林時見影,出谷乍無聲。舟逐千峰轉,篙愁一石迎。蒼松最深處,煙火未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