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六十五首 其四十八
五月五日端午節,陰云叆叇,甘雨未決。
君王降賜寶香,林下祈求懇切。
孚祐龍,善時節,好將一雨潤焦枯,匝地清涼消惱熱。
五月五日端午節,陰云叆叇,甘雨未決。
君王降賜寶香,林下祈求懇切。
孚祐龍,善時節,好將一雨潤焦枯,匝地清涼消惱熱。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天空陰云濃厚,甘雨遲遲未下。君王賞賜了寶香,山林中的人懇切地祈求降雨。孚祐龍啊,現在時節正好,希望你能降下一場雨滋潤干涸的大地,讓清涼布滿大地,消除人們的煩惱與炎熱。
叆叇(ài dài):形容濃云蔽日。
未決:未下,未降臨。
孚祐龍:傳說中能帶來福佑的龍,這里指掌管降雨的神。
匝地:遍地,滿處。
在古代,農業生產依賴自然降水,干旱會對農作物生長造成嚴重影響。端午節時出現陰云但未降雨的情況,人們可能正面臨干旱的困擾。君王降賜寶香,體現了官方對降雨的重視,而山林中的人懇切祈求,反映出民間也渴望降雨緩解旱情。這首偈頌可能創作于這樣一個干旱的年份,表達了當時人們共同的心愿。
這首偈頌主旨是祈求降雨緩解干旱。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直接反映了人們在干旱時的迫切需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從側面反映了古代人們與自然的關系以及應對自然災害的方式。
龍蟠虎踞金陵邑,佳麗繁華稱自昔。萬戶笙歌多宴集,況乃更遇燒燈夕。崔侯好客慕三益,繡幕高張展瑤席。邀我三人飲瓊液,三人宦跡久離群。一朝會合交歡忻,我侯好武兼好文。明時仗劍期策勛,華燈照座凝火云。麝蘭杳靄揚清芬,欲歌湛露過夜分。只今四海無兵戈,圣主在上玉燭和。年豐時泰黍稌多,彈絲吹竹宛轉歌?;仫L舞袖紛婆娑,東君手持金叵羅,如此不樂將如何。
岧峣黃鵠嶺,巋巍構楚材。澄江還畫楯,連城抗鉛階。雕衡朱鳥峙,淵井綠荷開。隱見長沙渚,想望云陽臺。晴霄一仰止,輪奐信美哉?;茨蟽玫?,日夕化人來。
涉水穿云一徑迂,朱砂峰下訪僧居。鳥鳴蟬噪更幽處,中有人藏萬卷書。老僧元不服朱砂,境靜心灰壽自遐。廬阜招提三百所,只馀折桂與楞伽。藏書閣在已無書,山色依然滿舊居。留得婦人三墨竹,金鐘聲里尚扶疏。
據梧枝策事如毛,久苦諸君共此勞。遙望南山堪散釋,故尋西路一登高。
梅溪尚可作,吾亦溯微湍。力罷千金括,謀回萬乘鑾。孤忠殉社稷,亂石葬衣冠。依約曾棲處,楓邱血尚丹。
晁子摩尼珠,照徹白水源。不啜趙州茶,不面達磨禪。山餅潑乳酒,瀟灑夕翠軒。飄然忽謝去,遺偈如濤翻。逝鴻無留影,落葉返故根。寂照本非滅,今滅昔豈存。蒼蒼斷崖陰,寒栘自清妍。
巖邑無闉阇,出市即郊隰。凄涼木石寡,衡縱畎澮襲。微陽廣土被,厚霰蔓草浥。四垂天茫茫,忽覯斯獨立。檀欒布牙角,亭突樹磴級。卑壓薈翳叢,明標粉黛岌。遂疑廛井絡,仍謂賢圣集。旋行邇復遐,窺戶廓沈戢。游煩少解散,空諦亦叢及。
安定城門外,炎炎正麥秋。高林疑日遠,乍兩怪虹收。王氣千年壯,靈泉十丈幽。春雷應有待,爭看起龍頭。
凌晨遵北郭,曳杖遠塵事。崇宇一躋攀,悠然成小憩。平疇澹以曠,流覽極無際。叢茜互蔽虧,晴巒婉相媚。崖壑露奇峭,洞戶爭瑰異。峨峨引秋旭,杳杳落空翠。變現發奇賞,清芬抉幽邃。詎直艷游觀,已識棲真意。
鳳凰池中十萬家,鶯聲燕語度年華。笙歌夜月家家酒,羅綺春風處處花。
道遠驚心,寒濃袖手。夜深貪看繁星斗。誰知若個是吾身,微開冷眼將儂瞅。漫與文章,頻賒濁酒。英雄久病成衰叟。三千里外故人心,不虛身向人間走。
季子擔簦悵遠違,長勞白發倚柴扉。應隨仲氏勤工作,莫學流鶯亂習飛。兒有壯懷存遠志,我無良藥寄當歸。春風料峭須珍重,一念新寒淚滿衣。
我還京口去,君入浙東游。風雨孤舟夜,關河兩鬢秋。出江吳水盡,接岸楚山稠。明日相思處,惟登北固樓。
昨朝陰霧埋元日,向曉寒云迸雨聲。莫道人為無感召,從來天意亦分明。安危他日須周勃,痛哭當年笑賈生。坐對殘燈愁徹夜,靜聽晨鼓報新晴。
夜熱天地如蒸籠,下火上騰不得出。我自中班子時歸,始離空調尤怵惕。卸衣持盆來就水,有或告我今月蝕。大驚仰首急相尋,樹隙有光意少息。循轉得空窺全豹,半環金鐲弓窄仄。整圓隱隱如可辨,弱眉楚楚堪憐惜。濃墨湮暈推暗影,森然冷詭相迫逼。若鬼毛發豎獠牙,月整馀勢強抗敵。我視栗栗膽訇碎,捏拳聳肩欲助力。旁人笑我何失態,我亦自慚情易激。翻恨不及睹伊始,天狗已作末弩跡。人可袖觀物莫能,天象有變皆異逆。乾坤無風氣沉凝,昊幕惶惶滲黑漆。千山千樹竦身軀,若驚若怖失魂魄。萬籟鉗口不得見,蟪蛄偶語如魈啞。吾人看久意漸平,拂水皆談此奇歷。舊年日蝕亦見之,兆人墨鏡紛指嘖。果然感應天人否,古則鑼鼓驅災急。不知地球日月間,日光投影在月壁。忽如冰瀑瀉脊胛,透心沁骨寒惻惻。大風來吹山樹動,層潮翻海象踏踢。仰首蒼穹浩無邊,滿月怒光聚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