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過蓮花峰為夏叔直讀書處
山陽吹蓬不成音,凄斷登臨舊碧岑。
云積步廊春袖濕,燈寒殘酒夜鐘深。
河山憾折延陵劍,風雨長迷海上琴。
聞道九峰通赤帝,松杉鶴羽待招尋。
山陽吹蓬不成音,凄斷登臨舊碧岑。
云積步廊春袖濕,燈寒殘酒夜鐘深。
河山憾折延陵劍,風雨長迷海上琴。
聞道九峰通赤帝,松杉鶴羽待招尋。
山的南面風吹著蓬草卻發不出正常的聲音,我滿懷凄楚登上舊日的青山。云霧積聚在步廊,沾濕了我春日的衣袖,燈光寒冷,殘酒未消,夜里的鐘聲顯得格外深沉。山河破碎令人遺憾,就像延陵季子那折斷的劍;風雨茫茫,常常讓海上的琴音也迷失難尋。聽說九峰與赤帝相通,那里的松杉和鶴羽正等待我去探尋。
山陽:山的南面。蓬:蓬草。
碧岑:青山。
步廊:走廊。
延陵劍:春秋時,吳國季札(封于延陵)出使晉國,路過徐國,徐君喜愛他的劍,季札因要出使上國,未便相贈。等他回來,徐君已死,他就把劍掛在徐君墓樹上而去。這里可能借指山河破碎、理想破滅。
海上琴:傳說海上有仙人鼓琴,這里可能表示一種迷茫、難以追尋的情境。
赤帝:神話中的南方之神,這里可能指某種神秘的力量或境界。
由于缺乏具體的背景資料,推測此詩可能創作于社會動蕩、山河破碎的時期。詩人重過蓮花峰這個舊日讀書處,看到物是人非,聯想到國家的命運和個人的遭遇,從而有感而發創作了此詩。當時詩人可能心境凄涼、感慨萬千,對現實感到失望,又對未來充滿迷茫。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重游故地的復雜情感,既有對過去的懷念,又有對現實的無奈和對未來的探尋。其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凄清,運用典故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底蘊。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的影響力,但也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表達和藝術風格。
依歌時轉韻,按曲動花鈿。促調移輕柱,亂手度繁弦。惟有高秋月,秦聲未可憐。
周生文江人,來作金臺客。負此英妙年,讀書翰林宅。辛勤閱冬春,講誦窮朝夕。晝倦忘渴饑,夜臥不就席。文采照珊瑚,星斗蟠胸臆。摛詞已成章,篇翰稍堆積。語言不妄發,居處恒謹飭。事長秉謙恭,事親循禮則。布衣不屢更,蔬食無厭斁。里巷少交游,縉紳幸知識。閒過詢所業,漸喜有進益。豈知自去春,遽為二堅迫。淹延逾歲月,形容就枯瘠。兀坐或終朝,憑幾或終日。未忘親筆硯,猶能檢書籍。臨終聲瑯瑯,從容具盥櫛。溘焉從此辭,哀樂異今昔。骨肉增痛悲,親知殊愴惻。寒暑互往來,時序迭更易。鴻雁正南翔,原野迥蕭索。茲辰返靈櫬,祖送臨道側。山川邈悠悠,魂魄將何適。故鄉日在望,行矣即窀穸。顏蹠異壽天,善惡豈儔匹。生年雖未多,已能踵前跡。百年會有終,令名垂無極。今古瞬息間,那足較失得。生去日已遠,我懷詎能釋。為生述此辭,庶以慰存歿。
久忘爬刷向河汾,抵樹摩身動晚云。千載有誰憐駿骨,展圖空憶李將軍。
倡亂伊誰始,頻年戰未休。風云隨變態,淮水尚安流。綠野彌荊棘,黃沙慘髑髏。移舟暫臨眺,掩涕不勝憂。
十二城中百日留,來逢初夏去逢秋。涂山今夜團圓月,猶送清光照馬頭。
過盡關山到水村,衾裯猶訝四時溫。朔風凜凜催飛雪,似與幽人洗瘴痕。
散地容疏放,微名罷討論。酒徒余漸老,詩道爾誰尊。抵掌回高睨,披襟就大言。狂來據盤石,星斗亂堪捫。
晚上危亭憶令威,凌虛山上悟玄機。丹成不見升騰跡,徒想當年化鶴飛。
當年設帨雁門關,代北諸軍盡解顏。共道榆林飛將種,明駝莫載木蘭還。
高臺獨坐曉寒侵,忍聽松間變徵音。山鬼不來星墜雨,江干酹酒自沉吟。
何處遁天韜,煙霄首獨搔。山川進奇崛,天地入蕭騷。病骨憐芳草,煩心愧白袍。東隅紫氣盛,偏薄上仙曹。
無事閒游步若仙,始知真境帝城邊。探囊剩有靈丹粒,施與人間度小年。
輕涼方霂霢,亂點忽滂沱。階近吟遷榻,茅穿舞帶蓑。千家妨歲率,百畝待登禾。明日耘應急,誰賡綠野歌。
我愛淳安好,溪山壯縣居。錦文光璀璨,雉羽泄輕徐。比屋興弦誦,多田力耨鋤。廓然無一事,林下自詩書。
片片飛來東復西,倚門東望欲成迷。臨風漫作開顏笑,帶雨還為半面啼。狂罥游絲縈醉客,巧隨流水賺漁靦。須知欲盡猶堪惜,隨處芳叢酒可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