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州送清澈上人歸浙西
風濤幾千里,歸路半乘舟。
此地難相遇,何人更共游。
坐經嵩頂夏,行值洛陽秋。
到寺安禪夕,江云滿石樓。
風濤幾千里,歸路半乘舟。
此地難相遇,何人更共游。
坐經嵩頂夏,行值洛陽秋。
到寺安禪夕,江云滿石樓。
風濤洶涌的水路有幾千里,你歸去的路程一半要乘船。在這地方很難再相遇,以后還有誰能和你一同游玩。你曾在嵩山頂上坐禪度過夏天,又在行程中趕上洛陽的秋天。等你回到寺廟開始安禪的夜晚,江上的云霧會布滿石樓。
峽州:地名。清澈上人:一位僧人。浙西:浙江西部。坐經:坐著修行度過。嵩頂:嵩山山頂。安禪:佛家語,指靜坐入定。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是詩人在峽州與清澈上人分別時所作。當時佛教盛行,文人與僧人交往頻繁,詩人送友人歸浙西,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通過想象友人的行程和未來生活,展現出惜別與關切之情。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體現了唐代送別詩的一種風格。
朗月分林靄,遙管動離聲。
故驩良已阻,空宇澹無情。
窈窕云雁沒,蒼茫河漢橫。
蘭草不可荅,沖襟徒自盈。
荒林翳山郭,積水成秋晦。
端居意自違,況別親與愛。
歡筵慊未足,離燈悄已對。
還當掩郡閣,佇君方此會。
移根自遠方,種得在僧房。
六月花新吐,三春葉已長。
抽莖高錫杖,引影到繩床。
只為能除疾,傾心向藥王。
青衣誰開鑿,獨在水中央。浮舟一躋攀,側逕緣穹蒼。
絕頂詣老僧,豁然登上方。諸嶺一何小,三江奔茫茫。
蘭若向西開,峨眉正相當。猿鳥樂鐘磬,松蘿泛天香。
江云入袈裟,山月吐繩床。早知清凈理,久乃機心忘。
尚以名宦拘,聿來夷獠鄉。吾友不可見,郁為尚書郎。
早歲愛丹經,留心向青囊。渺渺云智遠,幽幽海懷長。
勝賞欲與俱,引領遙相望。為政媿無術,分憂幸時康。
君子滿天朝,老夫憶滄浪。況值廬山遠,抽簪歸法王。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一臺稱二妙,歸路望行塵。
俱是攀龍客,空為避馬人。
見招翻跼蹐,相問良殷勤。
日日吟趨府,彈冠豈有因。
不知造化初,此山誰開坼。雙崖倚天立,萬仞從地劈。
云飛不到頂,鳥去難過壁。速駕畏巖傾,單行愁路窄。
平明地仍黑,停午日暫赤。凜凜三伏寒,巉巉五丁跡。
與時忽開閉,作固或順逆。磅礴跨岷峨,巍蟠限蠻貊。
星當觜參分,地處西南僻。陡覺煙景殊,杳將華夏隔。
劉氏昔顛覆,公孫曾敗績。始知德不修,恃此險何益。
相公總師旅,遠近罷金革。杜母來何遲,蜀人應更惜。
暫回丹青慮,少用開濟策。二友華省郎,俱為幕中客。
良籌佐戎律,精理皆碩畫。高文出詩騷,奧學窮討賾。
圣朝無外戶,寰宇被德澤。四海今一家,徒然劒門石。
客舍見春草,忽聞思舊山。
看君灞陵去,匹馬成臯還。
對酒風與雪,向家河復關。
因悲宦游子,終歲無時閑。
詞賦滿書囊,胡為在戰場。
行間脫寶劒,邑里掛銅章。
馬疾飛千里,鳧飛向五涼。
遙知竹林下,星使對星郎。
攝政朝章重,持衡國相尊。
筆端通造化,掌內運乾坤。
青史遺芳滿,黃樞故事存。
空悲渭橋路,誰對漢皇言。
太乙連太白,兩山知幾重。路盤石門窄,匹馬行才通。
日西倒山寺,林下逢支公。昨夜山北時,星星聞此鐘。
秦女去已久,仙臺在中峰。簫聲不可聞,此地留遺蹤。
石潭積黛色,每歲投金龍。亂流爭迅湍,噴薄如雷風。
夜來聞清磬,月出蒼山空。空山滿清光,水樹相玲瓏。
回廊映密竹,秋殿隱深松。燈影落前谿,夜宿水聲中。
愛茲林巒好,結宇向谿東。相識唯山僧,鄰家一釣翁。
林晚栗初拆,枝寒梨已紅。物幽興易愜,事勝趣彌濃。
愿謝區中緣,永依金人宮。寄報乘輦客,簪裾爾何容。
峨眉煙翠新,昨夜秋雨洗。
分明峰頭樹,倒插秋江底。
久別二室間,圖他五斗米。
哀猿不可聽,北客欲流涕。
天子悲元老,都人惜上公。
優賢幾杖在,會葬市朝空。
丹旐飛斜日,清笳怨暮風。
平生門下客,繼美廟堂中。
胡寇尚未盡,大軍鎮關門。旌旗遍草木,兵馬如云屯。
圣朝正用武,諸將皆承恩。不見征戰功,但聞歌吹喧。
儒生有長策,閉口不敢言。昨從關東來,思與故人論。
何為廊廟器,至今居外藩。黃霸寧淹留,蒼生望騰鶱。
卷簾見西岳,仙掌明朝暾。昨夜聞春風,戴勝過后園。
各自限官守,何由敘涼溫。離憂不可忘,襟背思樹萱。
前日解侯印,泛舟歸山東。
平旦發犍為,逍遙信回風。
七月江水大,滄波漲秋空。
復有峨眉僧,誦經在舟中。
夜泊防虎豹,朝行逼魚龍。
一道鳴迅湍,兩邊走連峰。
猿拂岸花落,鳥啼簷樹重。
煙靄吳楚連,溯沿湖海通。
憶昨在西掖,復曾入南宮。
日出朝圣人,端笏陪群公。
不意今棄置,何由豁心胸。
吾當海上去,且學乘桴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