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四首 其四
一年三百六十日
今宵正是結交頭
移身換步無多子
六合清風來未休
一年三百六十日
今宵正是結交頭
移身換步無多子
六合清風來未休
一年有三百六十天,今夜正是新舊交替的時刻。移動腳步的動作并不大,天地間的清風卻不斷涌來。
結交頭:交,交替;接頭,交接的時刻,指新舊時間的交替之際。
無多子:宋時口語,意為不多、沒多少。
六合:指天地四方(上下和東西南北),泛指整個宇宙空間。
此為禪宗偈頌,創作背景與宋代禪宗"平常心是道"的思想密切相關。偈頌多用于禪門開示,通過日常場景傳遞佛理。詩中以歲時交替的平凡時刻為引,或為禪師在特定時節(如歲末)對弟子開示,強調禪機不在高遠,而在當下細微處。
詩以"歲末交替"的日常場景為切入點,通過"移身換步"的微小動作與"六合清風"的宏大景象對比,體現禪宗"即事而真"的理念。語言平實如話,卻蘊含"當下即道"的深刻哲理,是禪詩中"以俗寫雅"的典型之作。
里枌敷蔭樾,晝繡借輝光。誘接嘗登席,摳趨屢負墻。故山欣弭節,華屋痛帷堂。歲晚凋松柏,令人重慨傷。
睡足山中雨,起探云里泉。重崖嵐掩映,復道水潺湲。澗是桃花舊,波搖松影鮮。層層聲搗石,矯矯勢垂天。吼虎深藏峽,狂龍倒掛川。怒疑連壁墜,宛似趁風旋。玉迸絲絲立,珠傾個個圓。石文喧舊鼓,松韻協疏弦。轉覺一山靜,遙分眾壑妍。我來當雨后,波去落衣邊。灑雪魂俱白,披濤骨欲仙。誰施開峽斧,更賴買山錢。巧樹皆垂臂,危巖并倚肩。石牽綃作幕,松滴翠為鈿。隔塢飛云屣,淩空駕鐵船。不愁山欲暮,共與水爭先。何必尋三峽,還須受一廛。
當年黌舍傍司空,同學新書午夜攻。藜閣清輝輸夜月,桃潭暖浪逾春風。我游皖北成孤鶴,君去漳南若冥鴻。飄泊異鄉過卅載,歸來誰識白頭翁。
我自扁舟入越初,蘭亭已向夢中如。崇山峻嶺至今阻,唱和詩成無處書。群賢少長畢經過,曲水流觴憶永和。一代風流已陳跡,世殊事異感傷多。晤言一室許誰親,相過無非我輩人。放浪形骸嗟老矣,仰觀宇宙尚艱辛。茂林脩竹未成往,游目騁懷聊自欣。暢敘幽情有齊契,一觴一詠細論文。
金山一舸沿潮落,楊樹沙高大風作。掀濤播浪舞陽侯,裂石漂沙驅海若。日光陰沉雨氣昏,長魚吞噬穹龜奔。恍若龍蛇起平陸,疾雷急雨喧乾坤。眾工爭先沉鐵碇,前后覆自號哭競。蒼茫神鬼紛戛摩,咫尺黿鼉爭性命。此時抱侄柁樓中,乘興欲往蓬萊宮。同舟相顧氣沮喪,問我何獨神沖瀜。我今行年四十五,足跡周游半天下。寸心湛如江水白,生死非天定誰主。狂飆忽息狂瀾平,水天一色涵澄明。吳歌杳眇雙櫓輕,君山翠落江陰城,回望中洲白鳥橫。
殘生傷性老耽書,年少東來復起予。各據槁梧同不寐,偶然聞雨落階除。
人間三月最溫柔,欲把青衫換敝裘。朔北春沙偏墮淚,遼陽凍雨尚侵眸。真情已傍虛空起,好夢難因渤澥浮。裁出嫁衣千與萬,都無一件為身謀。
安世至此日,世紛亦已經。莊周不畏煩,為人校虧成。五岳屹常居,四序乃遷更。微子為之奴,箕子出門庭。誰能外闔辟,妄動樞機鳴。密云自西郊,蕩蕩周文情。
昔年臺尚好,共隱大科南。犬護山廚火,猿聽海客談。煙中捐蕙佩,云里鎖松庵。君自諳吾性,移文亦不慚。
映水長條故故柔,彩虹橋畔系扁舟。輕陰似管離人意,一夜回塘帶雨愁。
倚天壁立青芙蓉,蜿蜒起伏如游龍。夜來驚雷挾飛雨,化作白云千萬重。白云如波起平地,樓臺不辨金銀氣。但見蒼蒼玉女峰,離立分明露群髻。山深寂歷天欲秋,重重綠樹臨溪流。無人復歌小山隱,惟有桂樹枝相樛。披圖似是房山筆,元氣淋漓墨華濕。并刀剪取滄溟波,方丈蓬壺歸咫尺。天官李卿家上饒,早謝舊隱登清朝。看山莫憶釣游處,且作夔龍匡舜堯。
絕域移根上苑栽,又分紅綠向巖隈。累累子已枝間滿,灼灼花猶葉底開。
江上但知山色好,峰回始見寺門開。半空虛閣有云住,六月深松無暑來。病肺正思移枕簟,洗心兼得遠塵埃。富春咫尺煙濤外,時倚層霞望釣臺。
紫璚翠琰開蒼壁,下有蒼松幾千尺。濃陰羃歷森晝寒,虬枝拂空根束石。石連灌莽榛欲絕,路繞松根更斜出。仙源近遠不可窮,卻有幽人在山澤。山澤幽人坐倚松,仰看出沒山云空。眼中溶溶霏暮靄,耳畔謖謖鳴天風。崩崖一線削積鐵,玉泉百丈飛晴虹。吳中山水清且遠,老我平生素游衍。偶然點筆寫秋巒,恍惚游蹤出東絹。金君有癖與我同,每每神游翰墨中。贈君此幅應有以,咫尺相看論萬里。
紫陌天衢開射闈,銜杯覽勝夕陽歸。千家云樹蔥蘢合,上苑霞光晻映飛。塞北方傳息戰鼓,朔南又報典征衣。草離花謝年年暮,回首高臺挹落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