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姚檗庵孔目轉內臺都事
執法星明拱太微,
幕中三佐似君稀。
向來寂寞耽仙署,
此去光華動帝畿。
驛路霜威分豸繡,
朝端風采侍龍衣。
清時原倚臺綱重,
早樹勛名達禁闈。
執法星明拱太微,
幕中三佐似君稀。
向來寂寞耽仙署,
此去光華動帝畿。
驛路霜威分豸繡,
朝端風采侍龍衣。
清時原倚臺綱重,
早樹勛名達禁闈。
您執法公正如星辰明亮,環繞著太微垣般的朝廷;幕府中的佐官,像您這樣的人才實在稀少。過去您安于寂寞,專注于仙署的工作;此次調任京城,必將大放光彩震動帝京。驛站路上,您身著豸繡官服,帶著霜般威嚴;朝堂之上,您以風采侍奉帝王。太平盛世本就倚重御史臺的綱紀,愿您早日建立功勛,讓美名傳到宮廷。
執法星:古代以星象比附官職,執法星對應御史,代指姚檗庵執法公正。
太微:太微垣,星官名,代指朝廷。
幕中三佐:指幕府中的三位佐官,此處強調姚檗庵的才能在同僚中出眾。
仙署:對官署的雅稱,指姚檗庵原任職的官署。
帝畿:京城及其周邊地區。
豸繡:御史所穿的官服,繡有獬豸(傳說中辨曲直的神獸),代指御史身份。
龍衣:代指皇帝。
臺綱:御史臺的綱紀,指監察制度。
禁闈:宮廷,帝王居住的地方。
此詩為姚檗庵從地方幕府佐官調任中央內臺都事(屬御史臺)時所作。詩人與姚檗庵交好,通過此詩表達對其升遷的祝賀,并期許其在監察要職上有所作為。
全詩以送別為主題,贊揚姚檗庵的才能與品德,祝賀其升遷,同時強調御史臺在盛世中的重要性,鼓勵其建立功勛。語言莊重,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官場送別詩。
高閣臨清池,明月當天心。萬有坐消歇,可以鳴幽琴。上弦來別鶴,下弦起龍吟。夜靜天地清,指中出正音。不惜操縵苦,持此感人深。
蓮塘之宮半畝寬,喜于幽處托盤桓。長松風掃笙簧奏,峻嶺云橫錦繡看。哦句遣懷移枕簟,巡檐索突笑衣冠。農人披豁談耕稼,較勝歌聲雜管弦。蓮塘之宮半畝寬,何妨避俗此中蟠。閒來點易頻濡筆,倦后尋芳漫倚欄。鳥雀喧啾脩竹里,牛羊馳逐大江干。幽思觸景成狂句,題罷長吟亦解顏。蓮塘之宮半畝寬,靈臺靜定自身安。觀書燃燭雞傳唱,擁被酣眠日上竿。客座楸枰時對奕,仙家爐鼎學燒丹。松菊三徑棲遲處,不愧當年具四難。
羊車一失馭,天地兵甲喧。中國不自正,王業東南偏。運甓有貽厥,臥龍康廬山。使處王謝位,大物豈不還。千載飲酒詩,醉吻謠醒言。
乘槎博望有家風,精悍時流翰墨中。好是硯池冰解后,乞留碑版照江東。
昔年聞汝訃,凄斷恍虛無。今日遲予至,那堪見汝孤。乾坤馀短劍,霄漢哭長途。回首忽三載,秋墳臥綠蕪。
人天幸指迷,初機但受持。庵園無滴漏,天曉始方知。
刻石留題記獨醒,危亭虛敞納遙青。此中合著詩翁榻,臥看云山晚翠屏。
洞庭風軟荻花秋,客散江亭雨未休。南去北來人自老,此中離恨兩難收。
馀寒爭令。雪共蠟梅相照影。昨夜東風。已出耕牛勸歲功。陰云羃羃。近覺去天無幾尺。休恨春遲。桃李梢頭次第知。
后羿恃善射,寒浞因其室。弒主于商邱,禹祀遂中絕。崎嶇亂離間,少康能奮跡。母后奔有仍,遺臣奔有鬲。妻我以二姚,卒賴有虞力。有田方十里,有眾才五百。庖正徒區區,棋布舊官職。灌鄩有馀燼,噓之寒焰滅。君堅復讎志,臣矢盡忠節。受困無棄怠,濱亡無隕越。經營處女靜,其動如兔脫。祀夏仰配天,故都還故物。卻思懷襄初,滔天勢方割。微禹民其魚,蛇龍擇人食。至今睹河雒,猶然頌明德。所以中興指,首為少康屈。鼓鐘罔攺懸,萬國仍玉帛。一姓不再興,真乃癡人說。
三山曾記手曾攜,步壑穿林自不迷。茗椀香花隨佛供,白云流水問禪棲。氣冥瀚海千巖暮,天入中原萬象低。丹屐十年游歷遍,錦帆龍舸夢湖西。懸梯千仞俯層巒,松栝陰森夏亦寒。玄岳煙塵浮大陸,玉泉流水散桑乾。罡風上擊飛鳧遠,丹壑重臨借杖難。巖下陰書終可遇,一龕燈火待來看。
白發無情日日生,散愁聊復作山行。幽禽似欲嘲衰病,故學禪房杵藥聲。
黃麾立仗待頭顱,一擲成梟注太孤。多怨天公不能笑,憐他玉女誤投壺。
萬派江聲腕底鳴,新詩讀罷有馀情。風騷獨倡千秋業,幾席親聯四海英。上接敦槃袁蔣趙,遠搜文獻宋元明。名山不藉松云護,依傍名山便得名。故里重開著作樓,布帆江上識歸舟。漢唐兩代叢書續,嶺嶠雙旌宦跡留。雅曲先為朋輩倡,遺珠廣替故家收。一枝筆走三千里,忙煞陶廬冷應酬。盈盈一水訊鷗程,聽說坡公寓郡城。名士傾襟聯后進,傳人當道讓先生。絕塵高翥云中鶴,求友新遷谷口鶯。自古神交關氣類,茂林何日晤長卿。
深洞幾年住,道成休誦經。共眠看虎跡,久靜覺人腥。弟子頭還白,山云色獨青。世中遙望此,空復嶂如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