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馬大夫辟佛五首 其一
真諦休談欲度人,
度人先自正其身。
天倫棄擲如蕭梗,
反認他親作己親。
真諦休談欲度人,
度人先自正其身。
天倫棄擲如蕭梗,
反認他親作己親。
不要空談佛教的真諦想要度化他人,度化他人先要端正自己的身心。拋棄天倫親情如同丟棄蕭草梗枝,反而認他人為至親當作自己的親人。
真諦:佛教指真實的道理,此處指佛教教義。
度人:佛教用語,指度化他人脫離苦難。
天倫:指父子、兄弟等天然的親屬關系。
蕭梗:蕭草和枯梗,比喻輕賤、無價值之物。
他親:指佛教中因信仰聯結的非血緣親屬(如師徒)或被誤認的親近關系。
此詩為唐代儒士與反佛官員馬大夫的和詩,創作于佛教盛行、儒佛思想碰撞的背景下。作者通過批判佛教徒忽視天倫、空談度人的現象,維護儒家'修身齊家'的倫理觀。
全詩主旨為批判佛教徒空談度人卻不修自身、背棄天倫的行為,強調'度人先正己'的修身原則,體現唐代儒士對儒家倫理的堅守與對佛教世俗化的反思。
具體功非遠,全軀恨已消。
安禪須促膝,覓句敢成搖。
悔不身齊足,時當事半腰。
行人只蒲伏,何處得逍遙。
刳腸植粟??官牛,牛骨成塵粟未酬。
何事蓮參猶閣筆,反憐花縣若虛舟。
季公素重千金諾,膠鬲當貽萬世羞。
愿效相如還趙璧,莫教顏色嘆床頭。
苦熱日已遠,杪秋遂凄涼。邦侯及清暇,小隊豫郊崗。
一麾先嶄巖,半刺驂翺翔。卿月動左轄,客星移奉常。
誰歟南冠者,共挹北斗漿。翠幄穿晨曦,鎖金步流光。
窮惚某氏建,架構溯斯堂。閩紅傾泛盎,楚綠饾圓方。
平原磊落人,仙碑勒荒唐。方平叱石起,來問東海桑。
蔡子狗竇過,蛇蟬蛻冥茫。麻姑十八九,兩髻已成霜。
惟余老杉星,省識鄧紫陽。往事莽如跡,且醉糟書房。
翼亭躋齊云,游目望八荒。挽河落飛瀑,灑雪芙蓉裳。
夕矣憺將歸,一一玉帝旁。蹇余雅幽尋,嗜此崔嵬藏。
請從浮丘生,學笙翳鳳凰。他年儻相思,矯首空斷腸。
勿謂年來世道艱,都緣彼此不相參。
一生知己有千萬,十事從人無二三。
紅杏無壇堪拱北,白蓮有社結和南。
扁舟若有東歸便,斷竹枯松寄一擔。
合著絲絇侍建章,卻隨靴袴踏蒼涼。
燈前針線為誰好,鏡里黛鉛如許忙。
野水無心鷗等伍,秋風有味菊顏行。
到頭靈運終成佛,妙境須聞戒定香。
萬里辭家春復秋,異鄉何日夢刀頭。
業如獻豕從渠笑,藝學屠龍只自羞。
香盡一爐聞夜雨,燈殘半壁數更籌。
斷腸不柰梧桐上,滴碎鄉心點點愁。
舍北有余隙,平禠作小園。
花存四五本,竹種兩三根。
風伯倩搖珮,月娥煩佐尊。
誰知方丈里,別有一乾坤。
山遠江平眼為開,楚樓西畔即陽臺。
金釵短笠風聲接,蒸裹燋糟節物來。
雞喚客程三老起,鴈將歸夢五更回。
白云飛處西湖近,應買霜螯試潑醅。
溝壑膏粱總自招,仲尼陳蔡亦囂囂。
不逢魯肅千囷指,空折淵明五斗腰。
孤竹二饑知我意,蒼梧一飽為君謠。
從今只手摩挲腹,卻向顏門問一瓢。
十載長沙路二千,歸心日夜在長安。
居家有譽眉空白,戀闕無謀心謾丹。
獲鴈不聞蘇子信,沐猴徒笑楚人冠。
馬蹄恐有唐城便,為把功名問二潘。
霜勒衾如水,寒于客有期。
不成神女夢,空賦外孫詞。
甕暖宜桑落,冠涼怯竹皮。
懸知鄱水上,冷落扊扅詩。
騷人胸次幾江山,更著危亭山水間。
群鶩齊飛殘照落,雙鳧自在白云閑。
平蕪縈繞青羅帶,遠岫參差綠髻鬟。
此意何人共幽獨,我來終日欲忘還。
燕寢深凝自在香,蒼髯扶病玩流光。
桃符歷日又新歲,粔籹燋糟非故鄉。
燈影參差棋濺雹,酒行雜遝劍橫霜。
武侯遺憾誰當洗,夜半銜枚入鳳翔。
野景何須買,山花不待培。
幕天分古木,裀地得蒼苔。
酒上鶑調曲,肴空鵲墮梅。
一壺隨所適,何處問蓬萊。
巫峽逢初度,平生一段奇。
江山襟抱寫,歲月鬢毛知。
神女翻旗下,馮夷疊鼓隨。
直須豪舉酒,捩柂不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