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太清給諫抗疏斥還 其一
瑣闥封章白板彈
棱棱風采動朝端
安危報國丹衷苦
鼎鑊甘心白晝寒
楚澤任教漁父問
漢廷終賴主恩寬
極知千古高名在
嘆息清時有說難
瑣闥封章白板彈
棱棱風采動朝端
安危報國丹衷苦
鼎鑊甘心白晝寒
楚澤任教漁父問
漢廷終賴主恩寬
極知千古高名在
嘆息清時有說難
在朝廷上你用白版書寫密封奏章直言彈劾,威嚴的風采震動了整個朝堂。為國家安危報國,赤誠之心滿是苦澀,即使面對鼎鑊之刑也心甘情愿,只覺白晝一片清寒。貶謫楚澤任憑漁父相問,幸得朝廷最終依賴君主寬恩。深知你的高名將千古流傳,只嘆息在太平盛世進諫竟如此艱難。
瑣闥(suǒ tà):宮廷的小門,代指朝廷。
封章:密封的奏章,古代臣下上書奏事為防泄漏,用皂囊封緘。
白板彈:用未加裝飾的版書寫的彈劾奏章,指不加修飾的直諫。
棱棱(léng léng):威嚴、嚴峻的樣子。
朝端:朝廷,朝堂。
丹衷:赤誠的心。
鼎鑊(dǐng huò):古代烹飪器,也指用鼎鑊煮人的酷刑。
楚澤:楚地的水澤,代指貶謫之地。
漁父問:典出《楚辭·漁父》,指被貶后他人的詢問或議論。
漢廷:借指本朝朝廷。
清時:太平盛世。
此詩為作者送別給諫李太清而作。李太清因直言進諫(抗疏)遭貶,詩人在其離京時作此詩。創作時間當在李太清被貶之際,反映了當時雖稱‘清時’,但直言進諫仍需面對風險的政治環境。
全詩贊揚李太清直諫的剛正風采、報國的赤誠與不畏刑罰的勇氣,借‘楚澤’‘漁父問’暗寫貶謫境遇,以‘嘆息清時有說難’收束,既肯定其千古高名,又感慨盛世進諫之艱,情感真摯,語言剛健,是頌美與感慨兼具的送別詩。
納得鄖襄使節歸,忽聞新命領留畿。縱令丘壑誰論是,若語巖廊轉更非。一叟徘徊吟竹徑,群兒顛倒換蘿衣。莫言清切丹陽尹,何似山人傍少微。
載酒同游憶去年,荷花蕩里醉乘船。香分欖子焚金篆,茶揀春芽煮玉泉。繞廓好山多似畫,到村荒徑直如弦。靈巖石上題詩遍,昭代才名豈浪傳。
毗盧足趺光,照耀世界海。旋嵐黑風起,到岸得自在。
二月鑾聲重楚巡,策勛猶及鳳城春。周回南北六千里,信有人間八駿神。
風不終朝聞老氏,撼山今既一期馀。得非造化誇能事,要使人無盡信書。后世新奇方競出,難持古語對時云。欲將老氏飄風語,刊剟還同火浣文。風潮初見土人云,始愧鯫生泥昔言。卻以所經疑柱史,著書應祗為中原。
文雅人推賀監賢,承宣數近九重天。優閒有幸沾榮命,寵祿無心及暮年。自斸紫芝充服食,閒騎白鹿傍云泉。掛冠神武誰無意,遲我洪厓玉笥邊。
變換門庭更買新,休論誰富更誰貧。梁間已換來巢燕,榻外那容鼾睡人。兩耳豈堪聞毀瓦,千金猶欲買比鄰。我來暫作栽花主,莫怪晨昏吠犬嗔。
千里江濤萬里潮,風回歇浦雨飄瀟。重城燈接銀河燦,一夜槎歸碧海遙。佛土觀音原有待,天臺阮肇亦相邀。明朝漫拂浮塵事,聊作仙鄉半日樵。
瀑布巖前水滿溪。青陽廟下四山圍。歌殘白雪云猶佇,舞落烏紗鳥忽飛。迷晚色,鎖晴霏。野花如綺柳如絲。一尊不惜頹然醉,明日重來已后時。
服罷瑤箱向夕閒,合歡應不減人間。生離但得如河鼓,死育寧辭作破環。百合香薰經歲夢,九光燈照隔秋顏。心悲蘭夜難為永,未曙扶曦已可攀。
東女日鳴機,西女日條桑。儂今袖手坐,綃綺亦盈箱。
雙石巑岏倚云瘦,背立蒼蒼兩成丑。不知底事忤夫君,千載春風不回首。妾身雖棄妾不冤,混沌初開已相守。君興蟠天云,妾亦助君去。終當為霖九地回,白日昭昭此情傃。
麋性雖馴尚畏人,蒼浪衰鬢已如銀。陳情表上虛何益,歸去辭成恐未真。造化豈應私長物,風塵元自妒閑身。弇園何限相留態,松竹依依更幾旬。
雍臺十二樓,樓樓郁相望。隴西飛狐口,白日盡無光。
君不見魏帝當年號神武,氣吞吳蜀勢如虎。已開廣殿會文英,更筑高臺貯歌舞。翠鈿雜沓羅甲帳,詞賦繽紛列簪組。一朝運去霸業空,千載流傳婦兒語。沒后惟馀粉黛恩,生前誤作山河主。臺上君王去不回,帳下美人歌自苦。昔時富貴等浮煙,今日蒿萊滿環堵。銅臺西望不堪思,漳水東流無盡時。春鳥如歌又如恨,至今猶是望陵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