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駕功德寺陪李大司寇于徐二學士登西山對月三首 其一
扈蹕乘高爽氣浮,
湖山清勝遠凝眸。
行宮夜度燕關月,
輦路風回漢苑秋。
扇影屯云隨御仗,
爐煙散彩傍宸游。
虞巡到處覃休澤,
睿賞時聞遍比丘。
扈蹕乘高爽氣浮,
湖山清勝遠凝眸。
行宮夜度燕關月,
輦路風回漢苑秋。
扇影屯云隨御仗,
爐煙散彩傍宸游。
虞巡到處覃休澤,
睿賞時聞遍比丘。
隨從帝王車駕登高處,清爽的氣息在空氣中浮動;湖光山色清秀勝景,遠眺令人凝神注目。行宮之夜,可見燕山關隘的明月;帝王車駕經過的路上,秋風帶來漢宮苑的秋意。團扇的影子如聚集的云,跟隨帝王的儀仗;香爐的煙霧散出華彩,陪伴著帝王的巡游。帝王巡幸之處廣施恩澤,時常聽聞皇帝的賞識惠及寺中僧人。
扈蹕(hù bì):隨侍皇帝出行,護駕。蹕,帝王出行時清道戒嚴。
爽氣:清新爽朗的空氣。
燕關:指燕山一帶的關隘,此處借指京城附近的關塞。
輦路:帝王車駕經過的道路。
御仗:皇帝的儀仗隊。
宸游(chén yóu):帝王的巡游。宸,帝王居所,代指帝王。
虞巡:借指帝王的巡幸。虞,傳說中舜帝的國號,此處用典。
覃休澤(tán xiū zé):廣施福澤。覃,延伸、廣布;休澤,福澤。
睿賞(ruì shǎng):皇帝的賞識。睿,明智,多用于稱帝王。
比丘:佛教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此處指功德寺中的僧人。
此詩為作者隨明帝王駕臨功德寺(位于北京西山),與李大司寇、于徐二學士等同僚登西山賞月時所作。創作背景或為秋季帝王出巡,文人侍從陪游唱和,詩中反映了明代宮廷侍從文人的應制活動。
此詩為典型的宮廷應制詩,通過描繪隨駕登西山對月的場景,展現帝王巡幸的威儀與恩澤,語言工整典雅,既刻畫自然秋景,又渲染皇家氣象,體現了明代侍從文人對帝王的頌美與自身的恭謹身份。
黃面手中花一枝,
頭陀微笑識人希。
人天百萬共尊貴,
何不打頭勘座師。
一條丁水銅魚塞,三十年來舊相識。
巧妙四山云岫落,玲瓏雙甑月燈明。
寶山流連井,久立方知省。
一循資走五千里,
四遇恩超十六階。
自顧非才已過分,
誰言英俊尚沉埋。
鋤草力亦勞,根連土如鐵。
草深固荒穢,還疑伏蛇蝎。
鋤草廢屋基,更刬故瓦屑。
拾得古銅鉤,蒼翠不磨滅。
竹笑花眠獨坐時,影侵虛室意遲遲。水流不礙云孤起,簾下何妨月一窺。南面百城嚴爾室,北窗五月樂吾師。偶然池上看蝌蚪,愛惜秦余有所思。
閑鷗眠起濯江湖,刷羽風前不受污。山水方滋非故態,乾坤已古自新吾。末流何暇假仁義,曠代難逢真士夫。圣哲靜觀成一笑,笑他蠻觸只區區。
氣吐長虹,請看取、書生義烈。打疊起、尋章摘句,操觚弄筆。斷指誓同南氏八,含豪肯效秦家七。但章程十六列條條,言詳悉。
矛耀水,戈排雪。團義勇,招英杰。向萬人頭上,力殲馀孽。創重渾忘身中炮,戰酣彌覺肝橫鐵。盡從容、含笑入重泉,標忠節。
墮樵滿地紡機橫,兒女唐裝太古情。
白骨未收銅馬賊,青山猶繞樂羊城。
平沙入暮多牛跡,疏柳迎涼帶水聲。
欲問葛仙修煉處,天風臺畔月初明。
朝霧蒼茫暮雨低,
恰如梅子欲黃時。
三分半是行人淚,
莫怪行人鬢已絲。
相將出鳳城,斗酒不堪傾。
何事金門下,難留白岳生。
柔楊沾別淚,芳草寄交情。
從此陳留市,偏懷阮步兵。
隱士云凝北山麓,將軍樹竦碧崖寒。
烏犍戶富犁千畝,蒼簳梯空擢萬竿。
犖犖馬鞭貪快睹,森森僧席飫奇觀。
未應泉石減天竺,自古英靈招考槃。
卷梨云,飄燕雨。春去迅如許。
憶夢尋痕,舊約渺難據。
有人細浣冰毫,親裁玉楮。苦畫出、銷魂詞句。
黯無緒。憑問歲歲年年,為歡幾朝暮。
葉葉花花,春來總如故。
剩他密密行行,凄凄楚楚。又癡絕、幾家夫婦。
國士無雙秦少游,周南相望祗淹留。
投荒萬里疑非計,下筆千言苦未休。
從古公卿排賈誼,即今節義數田疇。
朝廷對食思頗牧,不道郎曹已白頭。
雞聲啼不住,催客上征車。
瘦馬踏殘月,荒城起戍笳。
稀疏星數點,隱約路三叉。
地白天將曉,寒風散早鴉。
龍蟠虎踞擁山椒,多少瓊宮姓氏標。
云闕春明千樹秀,雷壇夜靜百靈朝。
學仙且事鈔丹箓,知己相攜望碧霄。
觸景會心皆自得,逢人不待擬松喬。
蜀道雖云險,中江政不繁。
民因招募聚,官賴撫循恩。
云棧懸丹嶂,松濤撼夜猿。
專心思報最,鄉淚莫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