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昭代諸家體三十八首 二十八 湯遂昌顯祖 寄懷
星漢當檐掛素秋,
元禽欲去復緘愁。
江花笑拂荷衫袖,
縠水回迎竹葉舟。
行藥定逢菖九節,
憶梅遙愛月三洲。
垂楊色色縈歌扇,
未遣新箏怨雁樓。
星漢當檐掛素秋,
元禽欲去復緘愁。
江花笑拂荷衫袖,
縠水回迎竹葉舟。
行藥定逢菖九節,
憶梅遙愛月三洲。
垂楊色色縈歌扇,
未遣新箏怨雁樓。
銀河懸掛在屋檐前,映出素白的秋光;鳥兒想要離去,卻又含著未說的愁緒。江邊的花朵笑著輕拂我荷衣的衣袖,細波蕩漾的水面迎接著輕快的小船。散步時定能遇到九節的菖蒲,想起梅花,遙愛三洲的月色。垂柳的柔色纏繞著歌扇,沒有讓新彈的古箏在雁樓里訴盡哀怨。
星漢:銀河。
素秋:秋季,因秋屬金,其色白,故稱素秋。
元禽:玄鳥(燕子),或泛指飛鳥,“元”通“玄”。
緘愁:含愁,愁緒未言。
縠水:水面如縐紗般細微波紋,縠(hú),有皺紋的紗。
竹葉舟:小船的美稱,典出《后漢書》,形容船行輕快。
行藥:服藥后散步以宣導藥勢,魏晉以來文人習俗。
菖九節:九節菖蒲,藥用植物,傳說可益智延壽。
月三洲:三洲之地的月色,“三洲”或泛指江洲。
縈:纏繞。
雁樓:代指高樓,或含思人懷遠之意。
此詩為作者模仿明代湯顯祖詩風而作。湯顯祖(號海若,曾知遂昌縣)是明代文學大家,詩風清婉含秀。作者通過擬其體,既追慕前賢,亦借“寄懷”主題傳遞個人情思,具體創作時間或與作者交游、人生際遇相關,因史料未詳,細節待考。
詩以秋夜江景起興,綴以行藥、憶梅等生活片段,勾勒出清美幽遠的意境,含蓄傳遞“寄懷”之情。語言工麗而不雕琢,意象綿密而脈絡清晰,體現對湯顯祖詩風“婉麗多情”的模仿與傳承。
叢桂仙君子,小山幽處芳。□□□鄙素,漢殿略涂黃。有客憐衰病,新醅許撇嘗。并將塵外物,助我北窗涼。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東峰境界無塵土,華扁未寒前日盟。茶話偶來留坐久,功名頓覺等閒輕。春風秋月副吟賞,夜鶴曉猿無怨聲。主人焚香讀經罷,多少青蓮南海情。
東籬采采數枝霜,包裹西風入夢涼。半夜歸心三徑遠,一囊秋色四屏香。床頭未覺黃金盡,鏡底難教白發長。幾度醉來消不得,臥收清氣入詩腸。
山中積雪清如許,況是石磯臨碧湍。好似瑤池歸較晚,九霄騎鶴不禁寒。
似無情。似多情。心緒人前苦未明。青春暗自驚。是鐘聲。是雨聲。點滴催愁眠不成。尋常語笑輕。
細風攲葉撼宮梧,早怯秋寒著繡繻。玉宇無人雙燕去,一彎新月上金樞。
四遠天垂野。向晚景,雕鞍卸。吳藍滴草,塞綿藏柳,風物堪畫。對雨收霧霽初晴也。正陌上、煙光灑。聽黃鸝、啼紅樹,短長音□如寫。懷抱幾多愁,年時趁、歡會幽雅。盡日足相思,奈春晝難夜。念征塵、滿堆襟袖,那堪更、獨游花陰下。一別鬢毛減,鏡中霜滿把。
一自江淮作戰場,城池無處不金湯。轅門須識黃公略,莫與蕭娘競粉妝。
太白邀月飲,祇許老坡會。汗漫赤壁游,浩歌邈相對。
木落風高九月天,一聲塞雁叫霜前。黃花冷落愁殘蝶,紅樹凄涼咽暮蟬。夜枕雨聲添別淚,晴窗云影伴孤眠。故交契闊成今古,俯仰令人倍愴然。
元龍未減當年氣。呼山臥向高樓底。今日到山村。青山故意昏。商歌聊一振。千里浮云盡。老子氣猶豪。山靈未可驕。
春風杜宇國,千載寄哀音。水激巫娥佩,山鳴卓女琴。銅梁朝日艷,玉壘暮云深。浣花溪上宅,詞人可重尋。
但入新年,愿百事、皆如意。
松子棲金華,安期入蓬海。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浮生速流電,倏忽變光彩。天地無凋換,容顏有遷改。對酒不肯飲,含情欲誰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