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虛齋勸農十詩 其十
恰好農時踏翠煙
睡龍驚起雨公田
官程便作乘閑看
不用扁舟學計然
恰好農時踏翠煙
睡龍驚起雨公田
官程便作乘閑看
不用扁舟學計然
正趕上農忙時節,踏行在翠色的煙霧中;沉睡的龍被驚動,降下甘霖滋潤公田。將公務行程當作閑暇游賞,無需像計然那樣乘扁舟遠游。
農時:適合農事活動的季節,如春耕、夏種等。
翠煙:形容田間草木萌發、濕潤朦朧的綠色霧氣。
睡龍:比喻久旱后即將降雨的氣象,古人認為龍能興云布雨。
公田:古代指官方或集體所有的農田,此處泛指農田。
官程:官員執行公務的行程。
計然:春秋時期越國謀士,善經商,相傳常乘舟游歷,為范蠡之師。
此詩為和作,當是詩人在農忙時節隨官員巡視勸農時所作。時值春耕,恰逢及時雨降,詩人借景抒情,記錄勸農行程中的所見所感。
全詩緊扣‘勸農’主題,通過農時雨景與公務閑游的描寫,展現詩人對農事的重視及作為地方官親民務實的形象,語言通俗而意蘊平實。
冉冉秋云暮,沖寒買去船。長江瀉吳、楚,故國澹風煙。日黯蘆翻雪,磯危浪拍天。蛟鼉潛暗壑,雁鶩起平川。虎飲沙遺跡,龍歸窟濩涎。岸崩懸老樹,山暗失層顛。靈廟森長戟,奔灘抱古廛。漁家罾網集,商舶鼓鉦闐。登覽誰無恐,漂零客有篇。浮生行役苦,即合臥林泉。
亭與樵嵐一樣新,詩書不受世間塵。清風明月來無盡,不在溪山只在人。
隔墻泉下是東溪,細溜涓涓入我池。一部笙簫寒竹響,百年風雨古槐姿。果懸幽檻朱初熟,蔓度空墻翠欲垂。野趣轉深身愈老,故應寂寞畏人知。
東風一夜都吹損。晝長春殢佳人困。滿地委香鈿。人情誰肯憐。詩人猶愛惜。故故頻收拾。云彩縷絲絲。嬌嬈憶舊時。
自笑登臨腳力微,也攜藜杖叩山扉。禪僧入定渾無語,野鳥知還亦倦飛。一塔近天鈴自語,千峰蘸水石空巍。何當快整東歸棹,帆飽東風數過磯。
秋云淡無色,溪樹紅可憐。是誰來領略,釣罷老漁船。
施朱傅粉在高林,光焰旋看曉日侵。誰念崇桃成野燒,龍華花事不堪尋。
遐方不許貢珍奇,密詔唯教進荔枝。漢武碧桃爭比得,枉令方朔號偷兒。
微禽變淮海,流光遷驚湍。人生豈不化,徒結千載歡。昔為金虎臺,今見荊棘攢。碧海不可蹈,紫關邈難攀。誰邀大丙馭,去覓無窮山。
吹笛關山月半痕,梅花無數落轅門。不知何處旄頭現,一夜漁陽萬騎屯。
油幕初開,骍旄前導,暫歸梓里舂容。致身槐揆,功在鼎彝中。自是襟懷絕俗,今猶記、筆硯陳蹤。張高會,君恩厚賜,樂與故人同。把麾,鄞水上,相看青眼,誰復如公。況親陪尊俎,笑接群翁。坐上笙歌屢合,須拚到、曉日酣紅。公今去,恩波四海,桃李盡東風。
是亦刬,非亦刬,盡法無民。山僧今日,曲為指陳,幽州江口石人蹲。
百折回岡勢欲迷,舉頭山市與云齊。經行絕似江南路,落日青林杜宇啼。
山是烏山落一支,徑煩詩眼相亭基。舞雩人在春風里,清坐不言山更奇。
出門無所之,懷刺名欲滅。要求我輩人,庶緩禮法設。城南有勝士,塊坐方禪悅。不嫌來往頻,相對餐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