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亭秋夜讀書
盛代崇文地,
雍雍起鳳鳴。
尊經羅墳典,
開館延豪英。
秋色入庭宇,
槐風日夜清。
請業瞻人范,
休居樂友聲。
欣茲作人澤,
敢忘稽古情。
旁搜愜心賞,
默識探其精。
抗懷在千載,
徽音聊可賡。
向晦萬感息,
群動寂無營。
素節兼靜候,
道機日以生。
壁空門不掩,
時見孤月明。
盛代崇文地,
雍雍起鳳鳴。
尊經羅墳典,
開館延豪英。
秋色入庭宇,
槐風日夜清。
請業瞻人范,
休居樂友聲。
欣茲作人澤,
敢忘稽古情。
旁搜愜心賞,
默識探其精。
抗懷在千載,
徽音聊可賡。
向晦萬感息,
群動寂無營。
素節兼靜候,
道機日以生。
壁空門不掩,
時見孤月明。
在興盛崇尚文治的時代,和諧之聲如鳳凰齊鳴。尊奉經典羅列古代典籍,開設學館延請豪杰才俊。秋色漫入庭院屋宇,槐樹間的風日夜清涼。請教學業時瞻仰他人典范,閑居時喜愛與友論學之聲。欣喜于培養人才的恩澤,不敢忘記考察古事的情懷。廣泛搜求滿足內心欣賞,默默記誦探究其中精華。心懷跨越千年的志向,美好雅音尚可接續傳承。黃昏時萬種思緒平息,萬物寂靜不再營求。秋令與寧靜時節交融,道的機樞每日生長。墻壁空闊門不關閉,時時可見一輪孤月明亮。
盛代:興盛的時代。
雍雍:鳥和鳴聲,此處形容和諧的文治之聲。
墳典:三墳五典的簡稱,泛指古代經典。
延:邀請、延請。
請業:向老師請教學業。
作人:培養人才,出自《詩經·大雅·棫樸》。
稽古:考察古事,指學習經典。
抗懷:胸懷高遠。
徽音:美好的聲音,代指文化傳承。
素節:秋令,秋季。
道機:道的機樞,指學問的核心。
此詩當為作者于秋夜在瀛洲亭讀書時所作。瀛洲亭或為古代崇文講學之地,詩中“盛代崇文”“開館延豪英”反映了當時重視文教的社會環境,作者身處其中,通過讀書場景抒發對文治的贊頌及自身求學傳承之心。
全詩以秋夜讀書為線索,融合自然之景與人文之思,既描繪了靜謐雅致的讀書環境,又表達了對盛代崇文的贊美和潛心向學、傳承文化的情懷,體現了古代文人對學問與文化的珍視。
云淡風微,江雨欲來還去。倚闌干、鬢霜千縷。白水青蕪,是征鴻歸處。望盡天涯,夕陽猶在深深樹。艾葉榴花,又上阿誰門戶。悄空梁、燕雛自語。王謝亭臺,杳不知何許。獨立蒼茫,亂鴉啼、滿城鐘鼓。
拜命南來得老臣,肅將廟略制妖氛。淮西將吏尊儒帥,并土兒童認使君。新賜錦衣光照日,舊行棠樹茂如云。應憐孤宦潮陽守,憔悴無人與上聞。
夙性慕玄賞,少年復離群。囊書不得意,菽水懷親恩。請纓卑任俠,點筆徒工文。腰間脫寶劍,歸臥清溪云。擢歌有時閒,放浪滄海濆。云水秀孤島,石壁澄霞紋。茸茸紫藤花,濯濯敷泉根。鶴影波上歸,龍吟水中聞。興來拂瑤軫,蘭情灑馀芬。曲罷劃長嘯,眾籟清衣巾。夫子弄玉簫,邀予醉瓊尊。紅泉看洗藥,碧澗思垂綸。區緣一以說,恍若超埃氛。別后緬靈境,中夜飛吟魂。昨夢紫峰岑,月色何紛紛。清光阻天未,眇懷猶為君。拒我手中策,拂我衣上塵。明當營丹砂,去與壺公鄰。
兩漿頻催過石城,沙棠搖曳畫船明。莫愁湖上千株柳,腸斷王孫作隊行。
青山積恨人何在,逝水添波海更深。此海此山誰記得,斷魂殘夢欲相尋。
應時寒蕊拆秋含,晃耀良金色可參。似遇道人殷七七,故開佳節日三三。
寒澌忽散御溝東,百道清波太液通。望處月華連沼動,祈來雪瑞及春融。漸聽玉碎方流畔,不盡珠遺赤水中。先向龍池沾帝澤,愿歌魚藻樂皇風。
千古一高門。不斷軒車駟馬塵。五色鳳毛新照眼,驚人。氣壓喧啾百鳥群。語笑滿堂春。聳壑昂霄看已真。玉唾成時十六七,知君。膝上摩挲不肯嗔。
雨過群山翠。楊柳含煙如醉。畫檐雙燕引雛飛,風動榴花,點點猩紅碎。對花莫把闌干倚。心亂難為理。夕陽江上,滿眼清波,總是愁人淚。
有縱跡,沒縫罅。善財七日尋覓不得,趙州五年分疏不下。汝等諸人,那邊經冬,者邊過夏。因甚問著,如聾似啞。水銀無假。
淡煙輕雨濕青螺,面面青山拱樂窩。坐對一池春草綠,聯詩好客又相過。
神仙何渺茫,羽人想丹丘。讀書悼無成,賣劍行買牛。眷此三萬軸,傳家無鄴侯。
往年嘗夢蓬萊宮,三山鰲背謠虛空。滄溟俯視一衣帶,銀河鼓浪來天風。茲游良不異疇昔,半日惝恍迷西東。平生頗似有仙分,足跡未到神先通。層樓復觀此誰構,只疑天巧非人工。繞檐松影黑于海,步驚棲鶴翔云中。西山亦喜得佳客,巍峨相向如爭功。遼金興廢渺何許?今人一笑憐雞蟲。須臾遍歷至方丈,壺酒盤果羅青紅。心清已覺破煩暑,左右況復扇兩童。道人見我樂幽勝,故為留戀談無窮。鼎鐺百沸失膏火,風水萬里忘萍蓬。默求詩句為相答,半醉揮出毫端虹。煙云滿室動鬼神,不但為彼開盲聾。笑談人境兩相稱,此會詎與尋常同。卻愁歸去到塵世,又隨俗跡墮樊籠。
凈洗從前兩耳埃,溪聲并逐雨聲來。此奇賴有詩能領,一笑鐘期安在哉。
蒼山入疏煙,狀若土囊決。振衣秋澗鐘,投舄化城月。天吟動風籟,霞想陋云闕。沉沉慧燈影,了了見毛發。余生值多故,所性慕禪悅。偶偕真僧期,始若妄緣絕。冥心依覺場,度世賴慈筏。誰能量虛空,澹爾離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