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天宮寺閣
丹闕侵霄壯復危,排空霞影動簷扉。
城連伊水禹門近,
此來閑望更何有,無限清風生客衣。
丹闕侵霄壯復危,排空霞影動簷扉。
城連伊水禹門近,
此來閑望更何有,無限清風生客衣。
紅色的宮闕直插云霄,既壯觀又高危,排空的云霞光影在屋檐門扉間晃動。城池連接著伊水,離禹門很近。此番前來悠閑眺望,還有什么呢?無盡的清風拂動著客子的衣裳。
丹闕:紅色的宮闕,這里指天宮寺閣。侵霄:直插云霄。壯復危:既壯觀又高危。排空:凌空。簷扉:屋檐和門扉。伊水:水名,在今河南西部。禹門:即龍門,相傳為大禹治水所鑿。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推測詩人是在游覽天宮寺閣時,被眼前的壯麗景色所觸動而創作此詩,當時心境較為閑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天宮寺閣及其周邊景色,突出其壯觀開闊。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但展現了詩人寫景抒情的能力。
長才蚤立太平基,奧學曾為帝者師。謀葉不資同列斷,規存長許后人隨。金魚玉帶今誰似,橘綠橙黃景最宜。再拜祝公千萬壽,三江細酌入瑤卮。
楊子翛然居學省,閉門安坐日談玄。共嗟朝市留真隱,轉見風流勝昔賢。深巷馬嘶聞過客,古臺花發動韶年。逢君卻愧塵埃誤,苦憶江南種秫田。
風雨破十九,可得閑馀步。畫舫連千百,排拶堤側樹。湖山墮空濛,于客信非助。前朝冒雨還,正為初日誤。今者乘興往,不暇家治具。賞心有新愜,行計無舊沮。香塵紛羅綺,隱服耐此污。鶯花殊未厭,烏兔渠小住。愛日擬秉燭,把酒先得句。上馬一回首,前灘下白鷺。
寰海廣陵散,蒼茫馀斷云。比來為客久,高詠幾人聞。長路閒秋水,征衫悵薄曛。還應感寥落,對酒一思君。
翠禽無語鎮惺忪。黃篾三間雪里濃。此去斷橋東復東。曉云空。一半兒詩情一半兒夢。
怨風怨雨總皆非,風雨不來春也歸。蜀魄啼殘椿樹老,吳蠶吃了柘陰稀。墻頭紅爛梅爭熟,口角黃乾燕學飛。自是欲歸歸未得,肩頭猶掛一莎衣。
清朝祀事崇三禮,絕域衣冠走百蠻。鹵簿曉移通紫禁,箾韶春奏下彤關。爐煙欲動螭頭暗,旗影斜開豹尾閒。自是郊壇敦漢典,誰論玉檢上秦山。
洛下長大耳,東阿黑如墨。有問無不酬,有酬無不塞。
故苑昌華在海頭,離宮亦傍荔枝洲。蟬聲如水流高樹,催盡斜陽又一秋。
工夫全在放時收,鷂過新羅路太悠。世網愛河千渤泡,人寰苦海一浮洲。要知坐臥并行住,只在春冬與夏秋。昨日亭前柏樹子,分明說法聽聞不。
聲病消磨只古文,諸儒經術斗紛紜。不知舊學都無用,猶把新書強欲分。老病心情愁見敵,少年詞氣動干云。搜賢報國吾何敢,欲補空疏但有勤。一鎖樓中暗度秋,微官黽勉未能休。笑談容我聊紓放,文字憑君便去留。杯酒淋漓已非敵,清詩窈眇更難酬。東歸猶得聯征騎,同上嵩高望九州。
四十馀年列上公,春風細柳見英雄。曾將劍戟扶明主,慣擁貔貅任總戎。名播斗南層漢上,魂歸塞北遠山中。只今史館多才俊,解寫凌煙第一功。
黃雀風吹雨灌枝,錦帆開葉棹歌遲。金鈴簪向宮妝好,采取衣香入酒卮。窗外長條蘸碧流,鬢云眉月鏡中收。染花奩底從容簡,拈得飛環喜并頭。
姓名久已覆金甌,一品師臣德業優。黼扆尚詢黃發舊,袞衣難伴赤松游。松筠勁節高三事,桃李濃陰遍九州。蕭葉楊門端可繼,只今袞袞富公侯。
帝蜀為公論,當時詎敢然。文終錄楊戲,卷首冠劉焉。既已微情得,能將妙意宣。何須空嘖嘖,只說紫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