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昭代諸家體三十八首 十 李少師東陽 感春
小園花發鎮簾垂,春草臨階未覺滋。
香尾困風穿濕幕,墨膠凝水帶冰澌。
病中藥裹煩南客,夢里蘭芳記楚辭。
猶有湘干田二頃,君恩不許趁耕時。
小園花發鎮簾垂,春草臨階未覺滋。
香尾困風穿濕幕,墨膠凝水帶冰澌。
病中藥裹煩南客,夢里蘭芳記楚辭。
猶有湘干田二頃,君恩不許趁耕時。
小園里花兒開放,門簾總是低垂著,階前春草生長卻沒察覺它已繁茂。花香被風困住,穿過濕潤的帷幕,墨膠凝結在水里,帶著冰碴。生病時藥包讓南方客人煩惱,夢里記起《楚辭》中蘭花的芬芳。還有湘水邊兩頃田地,可君恩不允許我趁著農時去耕種。
鎮:常,總是。
滋:生長,繁茂。
香尾:花香的末尾,指花香。
墨膠:制墨用的膠。
冰澌:解凍時流動的冰塊。
藥裹:藥包。
南客:作者自指。
蘭芳:蘭花的芬芳,《楚辭》中常用蘭花象征美好品德。
湘干:湘水邊。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李東陽為明朝內閣首輔,在官場有一定地位。此詩或作于其任職期間,詩人可能因政務纏身、身體不適,產生了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同時又因君恩在身無法歸隱。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暮春時節的復雜情感,既有對自身境遇的無奈,又有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體現了李東陽詩歌典雅工麗的風格,在明代詩歌創作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籜龍驚蟄出墻東,一夜寒聲滿地空。造化未應偏妒物,錦繃初脫不禁風。
廬岳風煙從古開,御碑傳詔九重來。天池錦繡丹青合,五色云纏白鹿臺。
讀破群書筆始神,空疏騰誚稿當焚。思量但詠民間事,野史他年補闕聞。
黃昏飲馬伴交河,吟著唐人出塞歌。后四百年來到此,夕陽衰草意如何。
風雨凄凄五月寒,綠陰門巷思蕭然。客來載酒非問字,知是先生草太玄。
白鷴白鷴雙白璧,高飛乃在青云隙。一朝落歇人不見,不入盧堂鄰野棘。潭風故故趨相訪,鷗鶴瞠目乃妒嫉。世客安能張罟誘,霍然振去高枝立。鳳皇玄鳥欲與友,冥鴻對之唯嗟息。白鷴白鷴雙白璧,我不見之三擲筆。何當翮共吹野馬,嘯臨絕頂橫劍擊。徘徊搗碎昆侖脊,然后泠然渺天極。
魏將軍,乃在碧海之東隅,身長七尺頗有須。手提昆吾鐵,照耀蛟龍居。丹心報明主,日向轅門趨。有家天柱下,白發暮倚閭。將軍起聞城上烏,夜夜返哺鳴相呼。木蘭之舟藍筍輿,遠迎阿母同歡娛。西海有蟠桃,東海有鯉魚。南海有珊瑚,北海有明珠。桃以延母千年之遐壽,魚以薦母百味之行廚。珊瑚妝母之寶帶,明珠系母之羅襦。歌嗚嗚,擊唾壺,人間母子曾有此樂無。嗚呼,人間母子曾有此樂無。
二月東風已物華,誰教寂寞向僧家。關心夜雨應無寐,侵曉開門看杏花。
松篁為友自相親,弄月迎風楚水濱。數點嫩含窗外雪,一枝香散嶺頭春。寒分酒力傳杯滿,清挹吟懷得句新。盛世終需調鼎具,遭時豈必竟無因。
蒼寒瘴面新州石,直不話頭傳不休。秦負儒耶君誤矣,二書今與大江流。棱層不隔梅花嶺,萬里相從識兩翁。卻怪牧牛亭下路,石麟咫尺臥秋風。
會稽新綬振恩輝,故里人瞻晝錦歸。驪馬在門歌祖席,彩絲當膝戲親闈。霜天夕霽丹楓老,水國秋深紫蟹肥。繞閣云山吟有助,高談終日訟筒稀。
我馬今晨已自東,入門燈火夜堂空。浮云不放中天月,古木頻號別院風。夢繞白樓千里遠,坐圍紅燭幾人同。春來點檢詩多少,扈宿陪祠亦有功。
辟暑偏宜夜,帷燈覺可憎。人疑居火宅,吾欲踏層冰。乍可華樽暗,從教堆案仍。呼童亟屏去,照膽有良朋。
八斗至今輸小曹,人前黽勉動三瓢。問君可有新詩不,跌過名園第一橋。環滁曲水涸成沙,不覺飲冰如飲茶。怕惹南風無影絮,欲簪東野不名花。賺得主人不識吾,憑肩忍笑不相呼。傳杯瀝瀝須紅友,伐腹便便避白姑。扶頭小醉未全醒,染得飛花兩槳馨。一任輕舟親野鶩,時將皓腕捉青萍。亂花深處有滄洲,一串鳧雛得得游。貪向岸隈艤柳影,釣絲纏住小艭頭。底日悲歌細細裁,博他師曠一絲咍。分攜暫向天涯去,唱裂幽燕鐵笛來。
久雨晴偏好,群芳各斗妍。柳濃鶯恰恰,花暖蝶翩翩。風景逾三月,韶光直萬錢。尋春無限意,緩著紫絲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