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育二老禪惠示經佛偈答以十詩 其一
二老毫端一滴曹,
喚醒?語沒忉忉。
更無慧可安身處,
作么當時立得牢。
二老毫端一滴曹,
喚醒?語沒忉忉。
更無慧可安身處,
作么當時立得牢。
二位長老筆下的一點禪意,如同曹溪之水,喚醒了那些虛妄的言語,讓一切不再嘮叨。就像當年慧可大師找不到安心之處,那他當時又是如何堅守住的呢?
二老:指天育的兩位長老。
毫端:指筆端。
一滴曹:曹指曹溪,禪宗六祖慧能在曹溪寶林寺說法,這里“一滴曹”喻指禪意。
?語:虛妄、無意義的言語。
忉忉:嘮叨、啰嗦。
慧可:禪宗二祖,曾向達摩祖師求法,立雪斷臂,求安心法門。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可能是作者與天育二老交流禪法后,對他們所傳達的禪意有所感悟而創作。當時佛教禪宗發展,禪門交流頻繁,作者或許在這樣的氛圍中受啟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禪法修行,以長老的禪意點化虛妄為引,借慧可的故事探討禪修中堅守和安心的問題。其突出特點是用典巧妙,以禪理入詩。在文學史上,它豐富了禪詩的表達內容。
每愧銅盤走柘丸,忽驚檀軸卷絲闌。真成敝帚千金享,笑喚諸雛掛壁看。
耽耽雙闕起中心,繚繞紅云黼扆傍。麟史己書王正月,鳳函初上帝封章。殿頭楊柳黃于鵠,海子鴐鵝白似霜。拜賜君恩歸佐郡,錦衣光彩照高堂。
功名未許附云臺,銅柱高標曠代才。行李那堪讒薏苡,古碑空自長莓苔。蛙聲井底羞同伍,馬革炎方愿裹回。后嗣幾人能繼武,牲牢莫備有馀哀。
踟躕搔首路三叉,突突拖拉恰飏沙。足倦幸逢容附載,那嫌它是老爺車。
三十無成春恨孤,一杯今日慰踟躕。羞因拙婦誇存舌,笑向樗蒲妄得盧。海鶴影從青漢沒,楚妃色與眾人殊。解嘲未惜玄為白,寂寞差存宅一區。
隔竹窺丹洞,臨池坐碧沙。玉拌盛石髓,翠籠貯云芽。展簟來風色,吹笙上月華。休論河朔飲,詎似醉流霞。
霜后叢林秋氣深,天邊斜日映峰陰。十年宦海嗟陳跡,一夜禪房凈客心。愛菊欲辭陶令印,賞桃空灑阮郎襟。山靈似解羈棲意,鶴唳猿啼月色沉。
種學須時習,工夫似力田。終身似穮蓘,不必問豐年。
仲冬好風日,故山嘉樹林。信履觸幽賞,改席就清陰。青蔥冒霜草,啁唽先候禽。人生貴所適,毋為懸別心。
遠上含鄱亭,俯視含鄱口。五老坐巍然,湖光悅懷抱。
年年見說人多往,豈有昨宵今再來。猶向石坪低處望,不妨籬菊暫時開。峰高引水當階濺,日逼移槐隔檻栽。青山得住何嫌老,返景初殘月上臺。
檐花細雨廣文氈,不到江城又十年。投筆謬曾先俊杰,橫經深喜得才賢。乾坤一氣鳶魚外,風月無邊杖屨前。遠大相期須努力,宣尼三絕在韋編。
南岸村邊好放船,早春風日凈涓涓。風吹錦水文章見,日射金沙色相鮮。匝匝碧山圍矮屋,輕輕白鷺掠晴川。細詢民瘼非前度,猶喜溪光似昔年。
源渭奔禹穴,輕瀾起客亭。淺淺滿澗響,蕩蕩竟川鳴。潘生稱運石,馮子聽波聲。斜去臨天半,橫來對始平。合流應不雜,方知性本清。
五載論交在石渠,史成又見拜新除。賜金且喜光行李,典教寧忘載舊書。文物只今稱兩浙,衣冠自昔重三衢。茲行努力勤師道,講罷應知樂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