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夜再游晉祠同趙浣瀛秀才
靈湫一泓澄,灌溉足百里。
活活走瓏玲,泠泠凈泥滓。
所被一何遙,其源為可恃。
豈真靈風旂,夢雨興漫瀰。
魚鳥本親人,生機托清泚。
君看藻荇鳧,并作跫然喜。
靈湫一泓澄,灌溉足百里。
活活走瓏玲,泠泠凈泥滓。
所被一何遙,其源為可恃。
豈真靈風旂,夢雨興漫瀰。
魚鳥本親人,生機托清泚。
君看藻荇鳧,并作跫然喜。
晉祠的靈泉有一泓清澈的水,足以灌溉方圓百里的土地。泉水活潑潑地流淌,撞擊出清脆聲響,清澈潔凈沒有泥滓。它潤澤的范圍多么遙遠,它的源頭值得依靠。難道真有神靈揮動風旗,降下如夢般的細雨讓大水彌漫?魚鳥本來就親近人類,它們把生機寄托在這清澈的水中。你看那水草、野鴨,都歡快地游動,發出愉悅的聲音。
靈湫:指晉祠的泉水。
活活:水流動的聲音。瓏玲:形容水流聲清脆。
泠泠:形容水清澈的樣子。
被:覆蓋,這里指潤澤。
靈風旂:指神靈揮動風旗,象征神靈降雨。
漫瀰:水彌漫的樣子。
清泚:清澈的水。
藻荇:水草。鳧:野鴨。
跫然:腳步聲,這里形容魚鳥歡快的聲音。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但從詩題可知是詩人在暮夜與趙浣瀛秀才同游晉祠時所作。當時詩人置身于晉祠優美的自然環境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晉祠泉水潤澤萬物和自然的生機。其突出特點是語言清新,意境優美。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生動展現了晉祠的自然風貌。
一見心原斷百憂,
益知身世兩悠悠。
江亭獨倚闌干處,
人亦無言水自流。
離心一起淚雙流,
春浪無情也白頭。
風若有知須放去,
莫教重別又重愁。
蕭疏盡地林無影,
浩蕩連天月有波。
獨立空亭人睡后,
洛橋風便水聲多。
簷前蔽日多高樹,竹下添池有小渠。
山客野僧歸去后,晚涼移案獨臨書。
朝下歸來只閉關,
羨君高步出人寰。
三年不見塵中事,
滿眼江濤送雪山。
月色莫來孤寢處,
春風又向別人家。
梁園桃李雖無數,
斷定今年不看花。
雄謀竟不決,寶玉終不愛。
倏爾霜刃揮,颯然春冰碎。
飛光動旗幟,散響驚環佩。
霜灑繡障前,星流錦筵內。
圖王業已失,為虜言空悔。
獨有青史中,英風觀千載。
六眸龜北涼應早,三足烏南日正長。
常記京關怨搖落,如今目斷滿林霜。
斗回山路掩皇州,二載歡娛一望休。從此萬重青嶂合,無因更得重回頭。
商山半月雨漫漫,偶值新晴下七盤。山似換來天似洗,可憐風日到長安。
十里蓮塘路不賒,
病來簾外是天涯。
煩君四句遙相寄,
應得詩中便看花。
雪盡南坡雁北飛,
草根春意勝春暉。
曲江永日無人到,
獨繞寒池又獨歸。
偶出送山客,不知游梵宮。
秋光古松下,誰伴一仙翁。
寒銷山水地,春遍帝王州。
北闕晴光動,南山喜氣浮。
夭紅妝暖樹,急綠走陰溝。
思婦開香閣,王孫上玉樓。
氛氳直城北,駘蕩曲江頭。
今日靈臺下,翻然卻是愁。
嘉晨令節共陶陶,風景牽情并不勞。
曉日整冠蘭室靜,
何必銷憂憑外物,只將清韻敵春醪。
重九思嘉節,追歡從謝公。
酒清欺玉露,菊盛愧金風。
不待秋蟾白,須沈落照紅。
更將門下客,酬和管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