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寺習靜二首
寺僻塵緣斷,冬暄病骨強。扶筇臨仄徑,揮麈得禪床。近侍乘槎急,賢人問字忙。我行無一事,吹笛向滄浪。
詩篇收寺古,石勢帶湖寒。白雪終難和,丹霞信可餐。落葉深埋磴,煙苕曲隱欄。經過人未識,予著鹿皮冠。
寺僻塵緣斷,冬暄病骨強。扶筇臨仄徑,揮麈得禪床。近侍乘槎急,賢人問字忙。我行無一事,吹笛向滄浪。
詩篇收寺古,石勢帶湖寒。白雪終難和,丹霞信可餐。落葉深埋磴,煙苕曲隱欄。經過人未識,予著鹿皮冠。
寺廟地處偏僻,與塵世的緣分就此斷絕,冬日溫暖讓我久病的身體也強健起來。我拄著竹杖漫步在狹窄的小徑上,手持拂塵來到禪床前。皇帝身邊的近侍急于去辦事,賢能的人也忙著探討學問。而我無所事事,對著江水吹起笛子。古老寺廟里收集著許多詩篇,石頭的氣勢帶著湖水的寒意。高雅的詩作難以有人和唱,山間的云霞真的可以當作美食。落葉厚厚地掩埋了石階,煙靄中的蘆葦曲折地隱藏著欄桿。過往的人都不認識我,我戴著鹿皮帽子。
塵緣:指與塵世的緣分。
冬暄:冬日溫暖。
扶筇(qióng):拄著竹杖。筇,竹杖。
揮麈(zhǔ):揮動拂塵,魏晉人清談時常執之。
近侍:皇帝身邊的侍從。乘槎(chá):傳說中乘木筏上天河,這里指近侍忙于事務。
問字:指探討學問。
滄浪:指江水。
白雪:古代楚國的高雅歌曲,這里指高雅的詩作。
丹霞:紅色的云霞。
磴(dèng):石階。
煙苕(tiáo):煙靄中的蘆葦。
鹿皮冠:用鹿皮做的帽子,古代隱士常戴。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在經歷了塵世的紛擾后,來到雞鳴寺尋求寧靜。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定的動蕩或文人之間的復雜社交,詩人想在寺廟中修身養性,擺脫世俗事務的糾纏。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閑適超脫生活的向往。其突出特點是營造了清幽的意境,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在寺廟文化影響下的精神追求。
歸人似燕。又茜影畫簾,斜陽催卷。困舞翠盤,慵織鸞綃含嬌怨。年時扶醉仙蓬畔。悵妍夢、行云偏遠。洞簫吹起,紅欹黛掩,嫩勝亭院。誰念。流鶯恨別,殢情處、繡徑深叢吟遍。弄粉舊香,彈墨新愁留春淺。簽聲迢遞花陰轉。更莫放、杯闌歌散。喚鐙憑照嚴妝,鈿屏夜暖。
氣息才通不可收,一回拈起一回羞。威音王外難分雪,殃及兒孫卒未休。
中興自是還明主,訪舊胡為屬老臣。從古風云由際會,歸歟聊復養吾真。
行亦自劾去。
下車人已誦廉平,三載松江著令名。敏則有功無滯事,惠而為政及疲氓。班班可紀郡曹美,去去先馳臺掾聲。騰實蜚英聞北闕,佇看紫詔趣亨程。
錦袍花映鳳池明,玉佩光搖紫府青。富貴著人如醉夢,倚門慈母眼長醒。
芳洲好,八里古臺邊。漁篴吹來青箬雨,游船搖過綠楊煙。人影鏡中天。
乘興扁舟過趙村,滿家灘上水連云。欣然便欲尋源去,織女機邊日未曛。
深紅山木艷丹云,路遠無由摘寄君。恰似牡丹如許大,淺深看取石榴裙。向前已說深紅木,更有輕紅說向君。深葉淺花何所似,薄妝愁坐碧羅裙。
老來無柰懶,春至不勝情。萬石嗟遺跡,雙魚謝寄聲。壓花朝雨重,釃酒夜泉鳴。細把君詩讀,冰壺表里清。
平蓋神仙院,武陽山水鄉。
今年兩次逢端午,不須更打劃船鼓。金剛門外笑呵呵,一夜通身汗如雨。汗如雨,不須言,犀牛扇子亦陡然。舊山多積雪,歸去是何年。
古木籠煙半鎖空,高臺隱隱翠微中。身安不羨三公貴,寧與漁樵卒歲同。
悶索新鶯語。垂楊畔、舊時蘭槳停處。平堤花擁,閑廊水繞,似遮人住。東風暖逗朱唇淺,睡里微渦更嫵。趁醉筇、踏遍芳陰,留連還恐蜂妒。流杯幾送飛英,題裙墨黯,惆悵前度。沾愁翠榼,淹塵皂帽,夢回天阻。斜陽轉過燕山,又聽到、聲聲怨宇。笑鬢絲、那稱紅簪,山香倦舞。
黃河從天落,北來受降城。劃至韓城縣,噴薄萬雷霆。何處雜泥滓,濁濁不復清。奔迫梁楚間,赤子如浮萍。近來到淮泗,煙波鼓長鯨。無人起堤障,何時返滄溟。惜哉神禹疏,高下昧地形。胡中倘可注,曷不施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