謾興三首
乾鵲堂前鳴,西風過籬落。粲粲黃金華,含香為誰托。白日光皎潔,載籍滿高閣。顧此亦奚為,長歌入寥廓。
偶來苕溪游,便作苕溪客。尋得菊花栽,開我窗前色。我身亦何營,景會心自適。百年諒如此,樂矣何所迫。
蕩蕩白日光,照我窗前竹。竹枝自瀟灑,竹葉自鮮綠。霜濃色不悴,生意如可掬。植物有若斯,況乃昆山玉。人生天地間,諒非形所局。茍能遂直道,至樂恒自足。
乾鵲堂前鳴,西風過籬落。粲粲黃金華,含香為誰托。白日光皎潔,載籍滿高閣。顧此亦奚為,長歌入寥廓。
偶來苕溪游,便作苕溪客。尋得菊花栽,開我窗前色。我身亦何營,景會心自適。百年諒如此,樂矣何所迫。
蕩蕩白日光,照我窗前竹。竹枝自瀟灑,竹葉自鮮綠。霜濃色不悴,生意如可掬。植物有若斯,況乃昆山玉。人生天地間,諒非形所局。茍能遂直道,至樂恒自足。
喜鵲在堂前喳喳鳴唱,西風輕輕掠過竹籬矮墻。金黃的菊花明麗綻放,含著清香不知為誰寄托。白日的陽光明亮皎潔,高閣里堆滿了書籍典章。面對這些又能如何呢?我長歌一聲融入那空闊的遠方。偶然來到苕溪漫游,便成了這苕溪的訪客。尋得幾株菊花栽種,為我窗前添了亮色。我這一身有何營求?美景入懷心自安適。人生百年大概如此,快樂自在何須逼迫。浩蕩的白日光,照著我窗前的綠竹。竹枝姿態瀟灑,竹葉鮮綠醒目。濃霜下顏色不枯,生機蓬勃如可捧觸。植物尚且如此,何況昆山良玉。人生存于天地間,并非被形骸束縛。若能行正直之道,最大的快樂常自足。
謾興:隨意即興之作,多寫一時感觸。
乾鵲:即喜鵲,舊時認為鵲鳴主吉,故稱乾鵲。
籬落:籬笆。
粲粲:鮮明、明亮的樣子。黃金華:指菊花,因花色金黃而得名。
載籍:書籍。
寥廓:指廣闊的天空或宇宙。
苕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北部,流經湖州等地。
營:營求、追求。
景會心自適:景色與心意相契合,自然感到舒適。
諒:大概、料想。
悴:枯萎、衰頹。
生意:生機、生命力。掬:用手捧取。
昆山玉:昆侖山產的美玉,常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品德。
局:局限、束縛。
遂直道:遵循正直的處世之道。
至樂:最大的快樂。
此詩應為詩人游歷或隱居期間所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中“苕溪”為今浙江湖州一帶,或為詩人在此地停留時的即興之作。通過對自然景物與日常生活的觀察,反映了詩人遠離塵囂、追求內心自適的生活狀態與精神追求。
《謾興三首》以組詩形式,通過秋日即景、苕溪閑居、窗前觀竹三幅畫面,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趣的熱愛與對人生真諦的思考。詩中既寫菊竹之生機,又抒直道自足之樂,語言平淡而意蘊深遠,體現了傳統文人超然物外、守真任適的精神品格。
月滿緱山夜,風傳子晉笙。初聞盈谷遠,漸聽入云清。 杳異人間曲,遙分鶴上情。孤鸞驚欲舞,萬籟寂無聲。 此夕留煙駕,何時返玉京。唯愁音響絕,曉色出都城。
自系牛昌隱,威風震海寰。 待吾謀用日,同共掃完顏。
於赫皇祖,昭明有融。惟文之德,惟武之功。 河海靜謐,車書混同。虔恭孝饗,穆穆玄風。
於穆文考,圣神昭章。肅勺群慝,含光遠方。 萬物茂遂,九夷賓王。愔愔云韶,德音不忘。
於穆文考,圣神昭彰。簫勺群慝,含光遠方。 萬物茂遂,九夷賓王。愔愔云韶,德音不忘。
夙齡秉微尚,中年忽有鄰。以茲山水癖,遂得狎通人。 迨我咸京道,聞君別業新。巖前窺石鏡,河畔踏芳茵。 既憐伊浦綠,復憶灞池春。連詞謝家子,同歡冀野賓。 趣閑魚共樂,情洽鳥來馴。詎念昔游者,只命獨留秦。 蕭條穎陽戀,沖漠漢陰真。無由陪勝躅,空此玩書筠。
竹爆驚春,競喧填、夜起千門簫鼓。流蘇帳暖,翠鼎緩騰香霧。停杯未舉。奈剛要、送年新句。應自有、歌字清圓,未夸上林鶯語。 從他歲窮日暮。縱閑愁、怎減劉郎風度。屠蘇辦了,迤邐柳欺梅妒。宮壺未曉,早驕馬、繡車盈路。還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細數。
怨殘紅。夜來無賴,雨催春去匆匆。但暗水、新流芳恨,蝶凄蜂慘,千林嫩綠迷空。那知國色還逢。柔弱華清扶倦,輕盈洛浦臨風。細認得凝妝,點脂勻粉,露蟬聳翠,蕊金團玉成叢。幾許愁隨笑解,一聲歌轉春融。眼朦朧。憑闌干、半醒醉中。
疏疏宿雨釀寒輕,簾幕靜垂清曉。寶鴨微溫瑞煙少。檐聲不動,春禽對語,夢怯頻驚覺。欹珀枕,倚銀床,半窗花影明東照。 惆悵夜來風,生怕嬌香混瑤草。披衣便起,小徑回廊,處處多行到。正千紅萬紫競芳妍,又還似、年時被花惱。驀忽地,省得而今雙鬢老。
八秩歸希有,三靈感具衣。 鼎湖龍已遠,汾水雁空飛。 羽衛愁無色,風云慘不暉。 惟余功與德,千古歡巍巍。
一餉凝情無語。手捻梅花何處。倚竹不勝愁,暗想江頭歸路。東去。東去。短艇淡煙疏雨。
來匆匆。去匆匆。短夢無憑春又空。難隨郎馬蹤。 山重重。水重重。飛絮流云西復東。音書何處通。
休惜余春,試來把酒留春住。問春無語。簾卷西山雨。 一掬愁心,強欲登高賦。山無數。煙波無數。不放春歸去。
飛霞半縷。收盡一天風和雨。可惜黃昏。殘角疏鐘要斷魂。 雙魚傳信。只道橫塘消息近。心事悠悠。同向春風各自愁。
春風依舊,著意隋堤柳。搓得鵝兒黃欲就,天氣清明時候。 去年紫陌青門,今宵雨魄云魂。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