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呂秘校 其九
太平儒者好吟詩,
鼓腹而歌事豈違。
顧我才華?;忌?,
喜君辭翰動而飛。
不憂陋巷簞瓢罄,
惟恐蘭亭唱和稀。
更約山翁同一醉,
梅花將謝燕將歸。
太平儒者好吟詩,
鼓腹而歌事豈違。
顧我才華?;忌?,
喜君辭翰動而飛。
不憂陋巷簞瓢罄,
惟恐蘭亭唱和稀。
更約山翁同一醉,
梅花將謝燕將歸。
太平盛世的儒者喜愛吟詩,吃飽飯而歌這等事怎會有違常理?我常憂慮自己才學不足,欣喜您的文辭如飛鳥般靈動飛揚。不擔心居住陋巷、飲食匱乏,只唯恐文人雅集唱和稀少。再約山間老者一同暢飲,此時梅花即將凋謝,燕子也將歸來。
鼓腹:吃飽肚子,《莊子·馬蹄》有'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此處指生活安適。
簞瓢:出自《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代指清苦的生活。
蘭亭:代指文人雅集,典出王羲之《蘭亭集序》中名士聚會的場景。
辭翰:指文辭、文章。
唱和:指以詩詞相互酬答。
山翁:此處指隱者或山間老者,泛指志同道合的友人。
此詩為與友人呂秘校的唱和之作,創作于太平盛世背景下。當時文人以詩會友、雅集唱和之風盛行,詩人通過此詩表達對文學交流的重視及與友人的深厚情誼。
全詩圍繞與呂秘校的唱和展開,既贊友人之才,又表對雅集的珍視,末句以'梅花''燕'呼應時節,余韻悠長,展現了太平時期文人閑適的生活狀態與純粹的精神追求。
悔將淚眼向東開,特地愁從望里來。三十六峰猶不見,況伊如燕這身材。
慈烏復慈烏,姿態何瑰奇。由來能反哺,厥性仁且茲。心既育亦長,飛息相追隨。靈異匪凡匹,鳴止適所宜。況此鐘素質,皎潔純不緇。霜毛正璀璨,雪羽何陸離。馴狎出天性,回翔動光儀。昨日產京兆,呈祥應明時。今復來南交,致身白玉墀。振翮發華彩,瑤臺皓同輝。瑞物不易致,嘉禎協昌期。圣皇有至德,大孝感穹祇。宗廟既昭格,於焉錫蕃禧。經始方在茲,都邑煥巍巍。奇祥日駢集,寶祚綿鴻基。百辟總歡抃,恩波洽華夷。治化超前古,端拱自無為。愿同鵲巢什,萬世歌雍熙。
九皋端不入雞群,羽衣翩躚質也文。健翮漸逵天上去,光依日月脫塵氛。
渡口人爭發,出江舟已微。鐘聲離岸小,帆影逐星稀。朔雁連云度,寒潮伴月歸。蒼然山一帶,隱隱伏長圍。
行臺北面是蒼山,古柏風生分外寒。又值元宵春一度,謾燒紅燭伴清歡。
不欲千時去,探元獨是非。春光才過半,又見落花飛。
一枝靈壽落吾手,布褐綸巾便不孤。林下敢同蒙上賜,花前絕勝倩人扶。朱藤未見來南詔,斑竹徒聞贈洛都。支離病骨君能念,消得兒童喚老夫。
窄路在人間,命寄詩鄉闊。信口沒遮攔,這也是生活。
經如造化妙難窺,生長收藏自四時。若語本原澄徹處,寒潭秋月正適宜。
劫罅何須鹿馬分,尋香蜂蝶易成群。喧喧笳鼓滿庭春。眼底漫飛千片雨,心頭空裊一絲云。當時不合阻芳樽。蟻國槐高醒夢分,人非麋鹿久難群。年年輕負古城春??戏懦跣碾S逝水,聊將睡眼對流云。一簾冰月就清樽。清濁由來莫漫分,但能極處自非群。憑他引領者般春。緣去緣來皆定數,花開花落等浮云。綺筵散罷剩孤樽。
大江如鴨綠,蕩漾對糟丘。座上客常滿,何如孫楚樓。
誅茅營小構,面水敞晴軒。俗駕時堪避,清陰日正繁。開簾看竹色,涉徑破苔痕??陀兄粽撸l過不厭煩。
圣皇臨大寶,萬國悉來庭。奇獸方交獻,文犀忽遠呈。肉騣何磊磈,獨角更崢嶸。挺特應無比,安馴自不驚。辟寒知有異,照水詫通靈。長向軒墀立,寧隨耒耜耕。騶虞堪共處,玄豹許肩行。盛世多靈瑞,長歌頌太平。
焦山寺前圍似鐵,鳥飛不過魚蝦絕。萬舸軍聲涌怒潮,萬丈潮頭流碧血。血中突聞鼓聲吼,子弟八千膽如斗。密布云羅數萬重,阻逼蛟龍不敢走。一自胡馬渡江來,烽火紛騰鼓角哀。光世潰逃杜充叛,聲勢赫赫轟如雷。女真奮勇相追逐,直使中原如破竹。明州屠罷又潭州,狐兔潛逃杜鵑哭。雄兵一夜集江中,百萬車騎拜下風。大纛高牙標姓字,錦衣驄馬韓相公。相公神勇真無偶,橫空飛下殺人手。江北江南背嵬軍,渺視金酋若芻狗。一破大儀兵,再全海州守。中興武功第一人,肯使跳梁容小丑。形勢先據金山頂,太子紅袍空馳騁。展動長槍欲刺天,滿船日耀兵戈影。殺氣連天卷天黑,白浪摩空云無色。兩岸草木皆雄兵,一江鷺鷗盡勁敵。牙檣林立峙如山,箭似飛蝗風雨擊。橫空鳥雀都難飛,戈戟叢中汗血滴。山頭娘子軍尤壯,錦傘繡旗屹相向。一陣濤回胥母狂,千軍膽落黃天蕩。黃天蕩中兩甌鼓,江水去天只尺五。萬頃波搖星斗寒,螓首蛾眉胭脂虎。烏珠搔首喚奈何,洛索倉黃難禦侮。生擒龍虎大王歸,大兵指日平胡虜。獻金帛,獻名馬,俯伏船頭淚空灑。江干不筑受降城,軟語溫言胡為者。身似扶危郭汾陽,懷寄渡江祖士雅。誓欲親迎二圣還,獨木何難支大廈。戰艦艨艟金人窘,刁斗森嚴日夜警。一旦鑿通老鸛河,海鶻飛騰奔小艇。可憐四十八日中,帷幄機謀成畫餅。可憐兩河父老聲,扼腕撫膺空引領。吁嗟劉锜破順昌,沂中捷報自藕塘。和尚原頭吳玠馬,朱仙鎮上岳家槍。豈期朝廷主和約,少保已含冤,秦檜方組閣,不如朝跨驢兮夕放鶴。夫婦偕老西湖濱,春秋共唱漁家樂。吁嗟乎,當年猛虎臥茅檐,今日巨魚潛大壑。
船離洪澤岸頭沙,入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劉岳張韓宣國威,趙張二相筑皇基。長淮咫尺分南北,淚濕秋風欲怨誰。兩岸舟船各背馳,波痕交涉亦難為。只馀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中原父老莫空談,逢著王人訴不堪。卻是歸鴻不能語,一年一度到江南。